高速公路与“能源廊道”并行,“双向八车道”连通省会与鲁西南经济圈。12月20日,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将“新妆”亮相,作为全国首条改扩建的零碳高速公路,其中也有着许多“绿色奥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山东高速集团积极利用服务区、收费站、边坡、匝道圈、隧道出入口等空间资源建设新能源发电设施,交能融合水平在全国交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济菏高速改扩建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双向八车道”连通省会与鲁西南经济圈
济广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纵四”,其中济南至菏泽段(以下简称“济菏高速”)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与鲁西南经济圈联系的重要通道功能,是山东省出省大通道之一。
济菏高速于2007年9月建成通车,途经济南、泰安、济宁、菏泽4个市的9个区县,改扩建前日均车流量达6万辆次,由于四车道已无法较好满足社会大众通行需求,当时实施改扩建迫在眉睫。
据了解,济菏高速改扩建工程被列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和重大实施类项目名单。项目起自殷家林枢纽立交,止于王官屯枢纽立交,改扩建里程152.7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设特大桥2座、大桥18座、互通立交13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2处、收费站10个、养护工区3个,由山东高速集团旗下齐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项目2021年5月启动,当年仅用7个月完成前期工作,刷新全省同类工作纪录。2022年10月项目全面开工,合同工期30个月。2023年2月,齐鲁高速按照“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单向保通”工作方案,于年底完成半幅四车道拓宽改造,菏泽方向通行全面转序至新建半幅。
今年9月份,全线既有收费站全面完成“云收费”改造升级,并于月底率先实现长清段“双向八车道”建成通车;10月底孝里互通至东平互通路段建成通车,全线“双向八车道”通行路段达到约91公里;11月份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清河特大桥顺利实现全桥合龙……当前,项目已进入全线双向贯通的最后冲刺阶段,初步定在12月20日,济菏高速将实现自菏泽王官屯枢纽立交至济南殷家林枢纽立交全线“双向八车道”通行。
济菏高速扩建完成后,交通承载能力和服务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对于进一步优化国家和山东省高速公路网,提高国家公路运输大通道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公路有“奥秘”
在济菏高速长清服务区东区,高速公路与服务区匝道间的挡土墙处,光伏板整齐排布,这是“零碳”的奥秘之一。
济菏高速改扩建实施“高速+光伏”工程规模化建设,提出了打造“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工程部工程师李超介绍,项目结合路段走向精细布设光伏板,经严格测算,建成通车后,全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兆瓦,年发电量3300万度,在实现全路段零碳运营的同时,还可创造稳定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重点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节能降碳系统和零碳综合管控系统三大系统工程,包括新能源发电、地源热泵、储能聚合、近零能耗建筑等关键举措。经测算,改扩建完成后,济菏高速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1.36万吨,而通过减排、增汇、清除等措施可实现年均碳减排量约2.25万吨,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净值均小于零,将成为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高速公路。
济菏高速改扩建重点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节能降碳系统和零碳综合管控系统”等三大系统工程,并实施了新能源发电、地源热泵、储能聚合、近零能耗建筑、离网微光照明、林业碳汇等“N项关键举措”,以期实现整条高速运营期可持续性“净零”排放。
此外,改扩建工程将首次在高速公路项目中大规模应用分布式云储能系统,重点打造了平阴北、梁山东两个“零碳”收费站。首次在收费站使用“移动储能+柴油发电机”双重供能保障体系,解决了备用电源利用率低、化石燃料碳排放量降低难等问题,也为龙门架等机电设备、新能源车辆充电等提供了新的能源供给方案。项目还首次将地源热泵设施应用于供能场景,加快冰雪天气收费站广场融冰化雪,确保冬季天气车辆通行安全顺畅。
经测算,改扩建后,济菏高速运营期内年均碳排放量约1.36万吨,通过减排、增汇、清除等措施实现的年均碳减排量约2.25万吨,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净值均小于零。从经济效益来看,建成后,在实现全路段零碳运营的同时,还可创造稳定的经济效益。
“四新技术”实现桥头不跳车、路面能“速干”
在长清大学城高架桥路段,倒在路面一瓶水,很快就渗透到路面以下,实现了“速干”。
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工程部高级工程师雷涛介绍,针对多年来排水沥青路面体系抗飞散性能不足的问题,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应用了高粘透水降噪路面技术。该技术使用新一代高抗飞散高粘改性剂,将排水沥青路面的抗飞散性能提高40%,有效解决雨天行车安全问题,路面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并具有降低行车噪音等显著功效。
相关负责人介绍,济菏改扩建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着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和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典范。针对部分路段存在“桥头跳车”现象,项目坚持创新赋能、分类施策,着力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该项目全线推广应用20余项四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质效,为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改扩建工程建设全过程,打出了绿色低碳“组合拳”,从勘察设计源头寻求“最优方案”。
项目充分利用既有道路,两侧拼宽路段占全线比例达到94%,既最大程度保护了沿线自然文化景观,减少开挖作业面及其对林地破坏,还明显降低了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大幅节约建设成本。
同时,项目还实现治理环境污染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双向奔赴”。砼拌合站场区采用自主设计的污水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明显提高出水水质和砂石回收率,实现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特别是利用干法SBS改性沥青,施工过程全线预计可减少1.5万吨碳排放。
云收费站、二维码定位实现“智慧高速”
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还积极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与传统监控系统、收费系统融合,特别是利用“云收费”技术从收费系统软硬件、车道布局、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对原收费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云收费站。
云收费站运用“云、边、端”一体协同架构,融合“收费车道窄岛少亭化、机电设备集成化、自助智能车道”等先进技术,引入匝道预交易、智能化车道设备和云收费等系统,大幅提升收费站通行能力和乘客出行体验。
目前,全线既有收费站已全部基于“云收费”标准完成升级改造。据初步统计,云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较以往提高约30%。项目还着力推动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等融合应用,特别是通过构建多源智能立体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智能行车诱导系统和激光疲劳唤醒系统、丰富多种路段信息发布方式等手段,全力打造“平安、畅通、智慧”高速。
记者注意到,在路边每隔100米左右处,还有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可以进行明确“定位”。山东高速集团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办公室工程部工程师张海龙现场演示了车主遇到问题时如何报警处置的过程,实现了高效地处理高速公路上遇到的突发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道路应急处置效率,保障公众安全出行,项目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扫码报警系统全面应用于已恢复双向通车路段,为省内高速公路首次应用。
以往高速公路发生突发情况时,驾驶员往往无法准确告知事故位置,影响事故处置效率。项目从解决实际运营痛点出发,研发了高速公路扫码报警系统,并将“二维码”张贴于高速公路沿线护栏百米牌背面。发生交通事故后,司乘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一键报警。
监控指挥中心数智平台即时接到警情后,可准确锁定报警人员位置。同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实时情况,远程引导司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并同步联动高速交警、路管救援、交通行政执法等联勤力量进行施救,显著提高现场事故处理与救援工作的精准度和及时性,有效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此外,为全面确保道路通行安全,济菏高速改扩建工程实施了一系列“数智强安”应用:全力打造了被视为“大脑”的济菏数智运营管理平台,将对全路段上千个设施设备实现精准定位、实景展示、一网管控,极大保障了道路安全运营质效水平;在主线较大纵坡、小半径等路段及枢纽、互通、服务区匝道,建设智能行车诱导系统,可强化低能见度下的道路线型轮廓线;在枢纽立交附近建设激光疲劳唤醒系统,通过间断性频闪激光模式,可有效减轻司乘驾驶疲劳感......
济菏高速沿线人口密集、旅游资源丰富,是“沿着高速去旅游”的理想选择。截至11月底,项目已与沿线单位签订33份“高速+”协议,合作单位达45家。司乘凭借通行费发票可享受旅游、住宿、加油、养车、救援等多项增值服务优惠。这种“高速+”模式的“交旅融合”实践做法实现了服务社会大众、助推地方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宣传品牌形象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