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 在训运动员4.8万余人 居全国首位

2024-12-21 07:20:3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茜

责任编辑:李欢

  本报12月20日讯 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根基,助力体育强省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省体育系统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特别是坚持把竞技体育作为重中之重,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基层体校是抓实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省重点聚焦国家“633”项目,把健全市、县体校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努力争取市市有体校、县县有体校”的目标,固本培元,努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效。扶持建设基层体校。省体育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基层体校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市、县级体校分别给予1000万元和400万元经费扶持;对新建、扩建场馆设施的,给予300万元到150万元的扶持。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76亿元,扶持基层体校建设项目130余个。16市全部建有市级体校,县级体校增加到143所,省市县三级体校和训练单位总数达173所,在训运动员4.8万余人,均居全国首位。丰富体校办学模式。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出台改革方案,鼓励各地特别是没有体校的县(市、区),采取依托普通学校建设单项基地、设置体育实验班、保留学籍到体校训练、多所学校办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等不同方式,建设“体教融合”新型体校。目前,全省共有此类体校123所,并涌现出威海文登体校、青岛城阳体校和历城二中女足、单县一中排球等一批典型案例,后备人才的培养根基持续得到夯实。

  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培养管理队伍,是实现优秀后备人才竞相涌现的关键支撑。我省聚焦教练员、管理人员和文化课教师三类重点人才,每个周期开展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山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教练员学院,通过“选派推荐上级、全省开展本级、帮扶指导下级”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促进基层体校教练员及时更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同时,动员优秀退役运动员参加培训后到基层体校执教,目前这类教练员已占市、县体校教练员的60%以上。山东分门别类建立了常态化培训体系,面向体校校长等管理人员重点提升他们的训练管理、工作创新和业务统筹能力;联合教育部门面向文化课教师组织开展专题任教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已培训校长、教师等5000多人次,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丰富完善的青少年竞赛体系,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更好、更快地提升竞技实力,有利于发现优秀的“好苗子”。结合我省实际,构建了由社会俱乐部、学校、体校等各类主体齐参与,自上而下、专业化社会化并举的青少年竞赛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运动天赋的广阔舞台。坚持把山东省运动会作为第一竞赛杠杆,以年度锦标赛、冠军赛为辅助,项目设置与奥运会、全运会接轨,引导各市加强项目布局、组建青少年运动队。其中在三大球项目上设置了3-4个年龄组别,引导16市全部组建运动队,2022年省运会三大球运动员接近2000人,为打好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专业化青少年赛事供给。连续13年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7个项目的全省大中小学生联赛,创新推行“1小时交通竞赛圈竞赛”,年度参赛总规模约26万人次。推动社会化办赛,激发青少年竞赛市场活力。制定了《山东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竞赛组织。自2016年以来,各项目协会、企业等每年组织承办单项青少年体育赛事近500场,社会力量自主举办的商业性青少年体育赛事近3000场,带动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扩大了后备人才选材面。

  在后备人才培养上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助推了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山东已连续7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共产生23名奥运冠军、获得32枚奥运金牌;连续4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数、奖牌数第一名;在今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山东6支队伍全部晋级冠亚军决赛,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

作者:张茜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