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力争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万亿元

2024-12-27 07:08: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邢晓然 范俐鑫

责任编辑:田艳敏

  本报12月26日讯 今天,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力争到202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

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山东力争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万亿元

  近年来,山东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2家,“仙境海岸”“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山东旅游新名片,“蓝鲸1号”“国信1号”等大国重器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30.7%。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1.0%,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海洋经济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省的重要标志。山东积极发挥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崂山实验室实现规范化运行,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建有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236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拥有全职驻鲁海洋界院士23人,海洋领域国家杰青50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在提高海洋港口实力上,山东持续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全省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五年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今年前11个月达到19.2亿吨。累计开通外贸航线26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数量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布局内陆港51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1条,服务范围覆盖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

  在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山东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调并重、相向而行。全面实行湾长制,陆海统筹推进海洋污染防治,4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三。

  在海洋开放合作领域,山东积极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着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新格局。“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新设涉海类外商投资企业191家、境外投资企业66家,涉海产品进出口达3712.2亿元。今年1- 11月,山东船舶出口额282.7亿元,同比增长148.6%。

  山东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到2035年,将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争取2025年全省海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300亿元,到2027年突破1万亿元。通过开展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创建、储备等梯次培育行动,到2027年,全省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数量达到20个左右,产值超10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到2030年,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左右,成为带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邢晓然 范俐鑫

责任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