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探索开展300家企业碳足迹认证试点

2024-12-27 09:43:1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责任编辑:田艳敏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山东将聚焦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医药、矿产、煤电、种植养殖、交通运输等14个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协同推进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前沿技术工艺赋能应用、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标准质量引领提升,大幅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有效释放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产业链韧性不断提升,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智能化改造增效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企业生产效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绿色化转型全面提速,节能降碳改造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集群化发展优势凸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形成世界级先进钢铁、高端石化、先进铝业、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基地。

  到2027年,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800家左右

  《实施方案》提到,山东将增强产业高端供给能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常态化发布“山东好成果”,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推动科技成果挂牌交易稳步提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到2027年,每年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新推广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600项以上;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到2027年,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800家左右。

  强化数智技术赋能,加快数字化改造,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矿山作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建好100家数字园区,形成500个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化升级,到2027年,建成5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70个左右省级“产业大脑”、10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加强网络化协同,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机制,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量级,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集中打造济南、青岛两大国内一流汽车产业基地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山东将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攻关力度,到2027年每年发布100项左右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左右,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好于全社会平均下降幅度。

  同时,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到2027年,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园区),全省工业固体废物(赤泥除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构建绿色生产服务体系,到2027年,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00家、绿色工业园区8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0家以上;推进绿色物流,在煤电、钢铁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推动工程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

  提升集聚集约水平方面,《实施方案》提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集中做强日—临沿海钢铁基地,打造2家两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加快推进重大石化项目建设,布局形成“一基地、两集群”石化产业发展格局,打造5家以上规模过千亿元的化工企业。加快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加大适销车型导入布局力度,集中打造济南、青岛两大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基地。

  此外,山东还将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水平,其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精准引进更多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高端产业项目。

  加快碳计量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能产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

  持续深化产业融合互促,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工程、质量强链行动,力争到2027年,每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0家;促进行业耦合发展,面向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关键环节,到2027年布局建设10家左右铸锻中心,打造区域性共享制造平台;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形成120家融合发展典型。

  促进产业提标提质提效,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械、纺织等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发布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等先进标准,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0项左右。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减污、再生原料产品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加快碳计量中心建设,大力推广节能产品等间接涉碳类认证,到2027年,探索开展300家企业碳足迹认证试点。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到2027年,创建70项左右国家制造业质量标杆,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50个以上;加快塑强品牌优势,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泰山品质”认证,每年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责任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