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2月8日,第九届亚冬会进入首个决赛日的争夺。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山东籍运动员李方慧力压对手夺得冠军,夺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冬会上的首金,这是山东选手历史上首次夺得亚冬会金牌。随后,同为“山东战队”一员的公俐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取得一枚银牌。另外,山东选手刘昊宇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也获得亚军。在此前从未有山东选手获得亚冬会奖牌的背景下,这三名选手在哈尔滨亚冬会正赛首日便创造了山东体育的历史。
从2022年李文龙斩获山东首枚冬奥会奖牌,到2024年创全国冬运会参赛最好成绩,再到如今实现亚冬会金牌零的突破,首个决赛日就拿下1金2银,在四年时间中,山东冰雪健儿勇跨三大步,不断创造历史。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山东体育人的辛勤耕耘与系统谋划。
李方慧成“奇兵”
公俐彰显“劳模”本色
“2月4日才知道我要参加比赛,这几天一直在调整。最后一轮成功之后,感觉很激动,现在也是一样。”在以绝对优势斩获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冠军后,李方慧这样说道。
本届亚冬会,李方慧绝对是中国代表团的“奇兵”。她在此前获得了替补参赛的资格,但由于同项目中有谷爱凌这样的夺金热点,李方慧的亚冬会之旅并不明朗。直到谷爱凌因伤退赛之后,李方慧才赶上了赛事末班车,在2月6日晚抵达比赛场地亚布力赛区。
尽管是火线驰援,但李方慧的状态并没有任何问题。就在参加亚冬会之前,她刚刚在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夺得银牌,职业生涯第四次站上了世界杯的领奖台。在这一背景下,李方慧以“即插即热”的表现闪耀亚冬会赛场,虽然比赛中也曾出现失误,但凭借整体实力的优势,她依然稳健地将这枚金牌收入囊中。
在李方慧夺金之前,公俐曾有机会与队友拿下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在短道速滑团体接力2000米决赛中,公俐与范可新、刘少昂、林孝埈组成的中国队曾在最后阶段占据优势位置,但由于林孝埈意外滑倒,这枚金牌最终失之交臂。
短暂调整后,公俐再次出发,在女子1500米决赛中夺得银牌。本届亚冬会,公俐堪称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劳模”,她不仅要参加女子1000米、女子1500米两个单项的角逐,更在接力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计划,公俐将在2月9日参加女子1000米项目的角逐,在短道速滑项目的收官之日,她有可能继续代表山东制造惊喜。
惊喜背后有“伏笔”
山东冰雪路越走越宽
在传统的冬季项目格局中,山东属于后来者。凭借10余年的坚守与长期发力,无论是冰上项目还是雪上项目,山东健儿都已经成为国家队的重要力量,这背后的“伏笔”值得关注。
提升选材质量,是山东冰雪运动跨越式提升的第一步。通过引进国家级高水平教练团队,山东具备了后来居上的底气。同时,运动员招募与选择也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李文龙在11岁时便进入青岛市短道速滑队,东北女孩李方慧也是山东雪上项目在选材过程中寻找到的“潜力股”。在扩大选材面积的同时,选拔方式也在不断变革。青岛姑娘公俐在走上冰场之前曾是轮换运动员,是“轮转冰”的大力推进,让她找到了职业生涯新的起点。
有了优质的运动员还不够,只有全方位保障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专业的康复团队是帮助运动员克服伤病影响的得力帮手。近年来,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的团队不断成长,经常奔赴各地保障运动员的备战状态。此外,在场地资源相对受限的背景下,山东各个冰雪队伍一方面采取异地备战,保证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专业场地建设速度已经加快,越来越多的队伍有望在“家门口”稳定训练。科技加持、营养补充、心理干预、住宿服务……在各个细节之上,山东体育战线始终以高标准服务冰雪运动队伍,最终实现了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双向奔赴。
“事实证明,山东竞技体育不仅在夏季项目上能领跑全国。在冬季项目版图,只要我们想干事、能干事,也可以有一席之地,干成事。”一年前的冬天,山东代表团以6金6银6铜的成绩创造了参赛冬运会最佳战绩,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栾风岩这样表示,他的这番表态同样适用于哈尔滨亚冬会。
一年之后,山东冰雪的奇迹之旅仍然继续,从北京到呼伦贝尔,他们完成了后来居上的蜕变。未来从哈尔滨到米兰,他们将继续前行,以强者之姿站上更加宽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