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宝特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R2已经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曹茜 摄
拉车、舞狮、翻跟头……不久前,在济南高新区第二届年俗文化节暨舜华路街道村居龙灯大赛上,几只机器狗亮出各种绝活儿,成为活动现场最“抢眼”的“演员”。
与此同时,在龙灯大赛举办地不远的齐鲁软件园里,一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调试,在科研人员的操作下进行行走、举手、跑步等动作,它是山东省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这些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均为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宝特”)自主研发。十余年的厚积薄发,优宝特开始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崭露头角,其研发成果也为工业、服务与人机协作领域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从“四足”到“双足”的进化之路
2月22日上午,新黄河记者来到优宝特时,研发人员依然在为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进行调试。不过,新黄河记者也了解到,现在调试的已经是“行者泰山”的升级版“行者泰山”R2了。
2024年年初,优宝特创始人范永在山东省工信厅组织召开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座谈会上“豪言”2个月时间开发出人形机器人。随后,优宝特的研发团队将这句“豪言”变成了现实,从2024年1月9日结构图纸出图到2月18日“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落地行走,优宝特的研发速度创造了业界人形机器人开发速度纪录。据悉,“行者泰山”能以7.2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彬看来,研发团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人形机器人,是因为他们有十余年的技术积淀。
陈彬告诉新黄河记者,优宝特的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以及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优宝特的创始人范永正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博士。
时间回溯到2014年,范永通过济南的“5150”引才倍增计划来到济南,与导师和师兄共同投身于仿生机器人研发,成立了优宝特公司,开发了国内最早的电机驱动四足机器人。如今,优宝特已经拥有电机驱动型、液压驱动型、电液驱动型腿足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出多款小型、中型、大型腿足式仿生机器人。
一年来,“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也进行了迭代升级。如果说初代“行者泰山”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那么R2的使命则是“走得更稳、做得更多、变得更聪明”。
目前,“行者泰山”R2在感知、AI、运动控制算法和更加智能的决策系统上都有了突破。“它能够根据不同任务需求灵活调整结构与功能,如交替使用双臂或多脚步行走等。通过升级的控制算法、强化学习和大规模模型等技术,使其可以自主适应运动地形。”陈彬介绍,R2已经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它比R1更具备情感识别功能,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对话并调节语气,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强化了运动性能,能够胜任高精度抓取、柔性操作以及复杂环境下的交互任务,进一步拓展了其在工业、服务和人机协作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政策东风下的“山东速度”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山东省则进一步出台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这是山东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先天优势。而优宝特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地方政府对科技企业的扶持。例如,济南市通过“5150”人才计划引进高端团队,并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更是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这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优宝特所在的办公场地,之前也孵化了多家企业,其中也包含上市公司。”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产业规划与外联部部长刘彬表示,“我们不仅为企业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价格,而且在企业遇到资金等瓶颈时提供帮助。此外,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我们也跟进服务,不需要企业来回跑腿。”
在《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导下,高新区被定位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并承担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的任务。“齐鲁软件园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大力支持企业实现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共性技术自主可控,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搭建工业软件企业与工业实际场景需求方的沟通桥梁,鼓励双方互促共进,赋能叠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工业软件企业赋能工业实际场景,助力工业实际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刘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