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山东省实验中学考点考生入场。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 摄
6月7日上午9时,随着语文科目开考,山东2025年夏季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山东高考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外语听力改为6月8日与该科目笔试合并举行;普通类和艺术类提前批也将增加A类、B类分类,增设平行志愿。
英语听力回归夏季统考 14:45后不得进入考场
《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实施办法》显示,夏季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听力和笔试)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选报的3科。国家统一高考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新高考实施以来,等级考试“6选3”科目的等级赋分一直备受考生关注。等级考试科目共有20种选考组合,由于科目特点、选考群体等差异,各科目原始成绩简单相加会造成学科之间不公平,山东采取等级分数的表达方式,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参与录取。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对此,省招考院的官方解读中表示,等级考试科目赋分办法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促进了分数公平;等级区间比例依据山东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能够保持考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了考生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在考试科目时间安排上,今年我省外语科目的考试时间为6月8日15点—17点,包含听力考试和笔试,首先进行听力考试,接续进行笔试。这也是外语听力由2020年新高考实施以来的每年1月8日单独组织后,再次回归到夏季统考中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请考生务必分清记准,外语科目规定开考前15分钟后不得入场,即8日14:45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免除外语听力的残疾人考生也要按照以上时间节点按时入场。
提前批增设平行志愿 A类、B类不得兼报
今年夏季高考招生类别仍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3类,按类分批次依次进行录取。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高校招生类别和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在录取批次上,普通类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常规批,艺术类分为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体育类分为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志愿填报模式分为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
考生们需要注意的是,今年3个招生类型都对提前批进行了调整。普通类提前批分为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和B类(平行志愿部分)。其中,提前批A类包括本科计划、专科计划,含军事类、公安政法类、飞行技术等本科招生,以及定向培养军士生等类型的专科招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学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学校志愿。除个别招生类型外,每个学校志愿一般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提前批B类均为本科计划,含国家公费师范生、省属公费生、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紧缺涉农试点专业等类型本科招生,第1次、第2次志愿均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
提前批A类、B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类填报。普通类一段线及以上考生可填报提前批本科志愿,也可以填报提前批专科志愿;普通类一段线下、二段线(含)上考生只能填报提前批专科志愿。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同样增加了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和B类(平行志愿部分)的区分。本科提前批A类包括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等组织校考的专业、省际联考的戏曲类本科专业,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考生填报1个学校志愿,学校志愿下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B类包括省属公费师范生艺术类专业,第1次、第2次志愿均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提前批A类、B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类填报。
体育类提前批包括省属公费师范生体育类专业等类型的本科招生。安排2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达到体育类一段线的考生可以填报提前批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
提前批志愿推进平行志愿模式改革,是如何考虑的?省招考院的官方解答中表示,今年山东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均在具有统一录取标准的高校及专业提前批推进了平行志愿,因为平行志愿能够增加考生的选择机会,提高高校的志愿满足率,实现双赢。同时,提前批还有部分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标准不统一,有体检、面试、专业测试、身体条件等特殊要求,对这部分高校及专业,今年将继续保持顺序志愿模式,后续根据改革需要逐步扩大平行志愿范围。
平行志愿最大批次可填报96个志愿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环节赋予考生充分的自主权,不再硬性区分文理分科,不再按“院校+专业”模式填报志愿,而是改为以“专业(类)+院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大批次可填报志愿数量为96个。
其中,普通类常规批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
艺术类本科批安排两次志愿填报,省级统考专业(专业类)实行平行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填报的数量不超过60个。考生须达到艺术类相关专业类别本科文化控制线方能填报。
体育类常规批安排三次志愿填报,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第一次志愿填报由体育类一段线(含)上考生填报本科志愿,第二次和第三次志愿填报,达到体育类一段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本、专科志愿,体育类一段线下、二段线(含)以上的考生只可填报专科志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填报模式下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可以最大程度遵循考生对专业和院校的填报意愿。从新高考实施以来的录取情况看,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计划完成率已连续多年达99.99%,考生投出率高,志愿满足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