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探访全国首个“冬奥社区”:冰墩墩比姚明高,滑雪场在家门口

2022-02-20 12:40:3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薛冬

责任编辑:李欢

新黄河记者探访全国首个“冬奥社区”:冰墩墩比姚明高,滑雪场在家门口

  高井路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滑雪 受访者供图

新黄河记者探访全国首个“冬奥社区”:冰墩墩比姚明高,滑雪场在家门口

  冬奥广场上的体验项目:桌上冰壶

新黄河记者探访全国首个“冬奥社区”:冰墩墩比姚明高,滑雪场在家门口

  《冬奥社区报》已经出版了30多期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薛冬 摄

  2022北京冬奥会正火热进行,作为“双奥之城”,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充满了浓浓的冬奥氛围,而在石景山区,有这样一个社区更为特别。它就是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2019年5月11日,该社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得到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

  日前,新黄河记者来到高井路社区,揭开这个全国唯一一个冬奥社区的“神秘面纱”:这里有比姚明都高的冰墩墩雪容融、也有记录社区居民生活的《冬奥社区报》,供市民免费进入的高井沟滑雪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社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以及在建设中不断传播的奥运理念。

  冬奥文化广场有特色滑雪场在家门口

  “电厂路到了!”2月17日,新黄河记者乘坐公共交通,从东城区来到石景山区的高井路社区,一下车,满满的冬奥气氛就有了——高井路路口,有国内最大的室外冬奥吉祥物雕塑——“冰墩墩”和“雪容融”,据说比姚明还高,再走上一段距离,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广场,虽然当天北京的户外温度逼近-10℃,但广场上的冰雪运动可以说是“热火朝天”。

  广场上的大屏幕播放着冬奥赛场的实时画面,大屏幕前的舞台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也刚刚结束。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副主任吴星宇告诉新黄河记者,冬奥会比赛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社区的文体队伍都会在这里演出,为冬奥健儿助力,广场上的体验区更是特别吸引人。吴星宇表示,广场上的体验项目有旱地冰壶、桌上冰壶、冰球等,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而在不远处,就是高井沟滑雪场。由于处于社区重要的地理位置,高井沟夏天有着泄洪功能。冬天,没有水的高井沟就被打造成滑雪场,每年的12月底到第二年2月底,滑雪场开放。“今年也是第三届冬奥冰雪运动基地了,市民可以通过冬奥社区的微信公众号预约,来免费体验。”吴星宇说,为了大家体验感更好,滑雪场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场预约,每场预约150人,冬奥会期间,几乎场场约满。

  除此之外,社区的冰壶馆设置在旁边的电厂路小学,一来可以为居民所用,二来也响应了冰雪进校园。

  吴星宇表示,曾经的高井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也是工业社区。这几年,它也是抓住了冬奥会的契机,无论是社区硬件条件,还是软环境的建设都有提升。比如说,社区把原来1.1公里的健身步道升级改造为4.2公里,供居民日常运动使用。而此前是一片小饭馆,卫生状况不佳的区域,如今则成为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不仅可用于文化展示,还能当成居民活动场所。

  另外,社区里有座“冬奥学校——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校园里充满浓浓的冬奥氛围,冰球、冰壶、越野滑雪都是该校强项。

  “冬奥社区不是喊出来的,我们是真正通过社区的建设,去改善老旧小区的整体面貌,解决一些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冬奥让生活更美好。”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薛海艳说。

  小萨马兰奇曾专程到访并送上祝福

  作为广宁街道的一个社区,高井路社区与北京冬奥组委一墙之隔,而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助力它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个得到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在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薛海艳看来,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成绩,但却绝对不是全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是其中一个。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广场不远处,就是高井路社区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里面有个冬奥特色的文化展厅,记录着冬奥社区从无到有的点点滴滴。2021年12月16日,总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的冬奥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几年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参观冬奥社区后,写下了对冬奥社区的祝福:With best wishes and admiration for your work(对你们的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如今这个“祝福”被收藏在文化中心。

  为了让居民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冬奥会和冰雪相关的宣传普及当中,社区不仅组织了社区的志愿者,成立了如滑冰、轮滑、冰壶等志愿队伍,还招募了自愿报名的“冬奥家庭”,来带动宣传推广冬奥知识和文化。另外,社区还聘请了冬奥社区的社区轮值长,第一任社区轮值长是短道速滑名将赵楠楠,第二任是自由式滑雪名宿李妮娜,现任的则是第三任轮值长——男子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

  “我以前对冰雪运动没什么概念,后来在社区的宣传下,能来广场上体验冰雪项目,现在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冬天不用再闷在家里,还有社区活动参加,真好。”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冬奥社区报》成为社区居民“收藏品”

  在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采访,新黄河记者还了解了一张张《冬奥社区报》背后的故事。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早在冬奥社区挂牌之前,社区就有了自己的刊物,它的功能是宣传和记录。后来《冬奥社区报》的诞生,就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北京冬奥元素,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冬奥社区报。

  据介绍,目前《冬奥社区报》一期有4版,已经出了30多期,每个月发行有三万份,除了得到众多居民的阅读之外,还成为了不少人家中的“收藏品”。

  有居民表示,“《冬奥社区报》平时我们都会关注,上面说的都是冬奥会的信息,冰雪项目的知识,以及活动的说明、社区的发展状况……都能从报上了解到。”

  也有报纸收藏者对它赞不绝口:“《冬奥社区报》是铜版纸印刷,材质很好,而且将冬奥内容和居民活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块。这份报纸不但有代表性,而且颇具特色。”

  “我们的居民每每拿到社区报的时候,就会很开心地找到自己的身影,和参与冬奥精彩瞬间的镜头。”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副主任吴星宇告诉新黄河记者。

  一份报纸见证一段历史,这不仅是记录,它本身就在创造历史。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薛冬 发自北京)

作者:薛冬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