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届年轻人有点“抠”?

2020-06-30 04:45: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责任编辑:徐逸豪

  曾几何时,那些因为热衷“买买买”而屡屡被长辈批评的年轻人,也学会“省省省”了!

  据说,这届年轻人省钱的方式五花八门,“喝酸奶舔瓶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在豆瓣网,“抠门男性联合会”和“抠门女性联合会”今年“火”到出圈,两个小组的成员加起来已有4万余人,网友们以此为平台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省钱技巧:为了省电费而自愿加班、为了省洗发水剪短头发、为了省车费走路上下班、为了省外卖钱自己做饭带到公司……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当代年轻人字典里的“抠”,似乎与这个词原本的意义有些不同。理性消费,是他们对“抠”的重新定义。

  理性消费是不变的主流超七成受访者“按需消费”

  今年27岁的刘露不是传统家长们希望的那种“铁饭碗”女孩,自由职业者的她靠当社区团购团长、帮衬家中生意,“行情”好时也能月收入过万元。不过,自由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稳定,虽然除了每月要还2000元左右的房贷,没有其他固定开销,可刘露还是赚了钱也不敢放肆花。看着身边有些朋友想吃什么就叫外卖、想去哪里说走就走、喜欢的品牌出新款马上下手,她在羡慕之余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理性。“多存一点钱,安全感就会多一些。”刘露说。

  6月27日,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0份。受访者中,企业职工占67.75%,自由职业者占12.9%,学生占12.9%,其他社会属性占6.45%。他们之中20-30岁的年轻人最多,占51.61%,另外还有22.58%年龄在40岁以上,19.35%年龄在30-40岁之间,6.45%是年龄20岁以下的“后浪”。

  刘露在问卷中“您的花钱方式”一题下,果断选择了“每一份消费都有计划”,39.03%受访者与她选择一致,32.26%受访者则选择了“能省则省,只花必须”,只有28.71%受访者“想花就花,不考虑存钱”。

  从问卷分析来看,拖家带口的家庭“顶梁柱”比快乐的单身汉们相对更“抠”。消费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仅6.45%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抠”

  在网络世界,人们不讳言“抠”或“穷”,反而以“更抠”为豪。生活中,年轻人也越来越“抠”了吗?

  这个夏天,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韩爽结束了从父母手里按月领取生活费的日子。“自己挣钱自己花”,这样的认知,第一次让她感觉到焦虑,“自己的血汗,就是舍不得挥霍”。不好意思“啃老”,刚工作又没有存款,韩爽只能开源节流。在网上,她学到了很多省钱妙招。“你知道‘1688’吗,我们都在那儿买东西!”韩爽说的“1688”,是阿里旗下的一个批发平台,它和淘宝同源,许多商品甚至一模一样,但价格却便宜到不敢相信——20元就能买一双不磨脚的鞋子,50元就能拿下品牌代工厂生产的产品;30多元的耳环,她硬生生搜到了四五元的“同款”……韩爽特别得意地秀起她身上穿的衣服,“T恤20元左右,裤子不超过50元。”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只有6.45%受访者“有钱任性”不“抠门”,58.07%受访者会货比三家“三思而后‘花’”,35.48%受访者表示自己非常“抠”,不乱花一分钱。而大家变得抠门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最突出的选项是意识到“有存款才有安全感”“有些消费确实没必要”“车贷、房贷压力大”,占比都在50%以上。

  “抠”是生活态度的转变 超九成受访者认为可以“抠”一点

  问起对现在年轻人消费观念的看法,不少45岁以上的市民还是老想法:花钱“太任性”。在收回的问卷中,认为年轻人消费相对理性,并不过分的只有19.35%。不过,年轻人的变化大家也看在眼里。

  今年52岁的杜洪,儿子27岁,他就明显看到了儿子从大学毕业到成家立业后的消费观念变化。“他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要到大商场去买,给的生活费总是‘月光’,没有一分钱存款。后来参加工作以后就知道赚钱不容易了,尤其是结婚以后,明显变得会‘过日子’了。”杜洪说,原本儿子非常看不上自己和妻子在“拼多多”找人“砍价”,现在家里用的挂钩、衣架、垃圾袋,儿子也都主动在“拼多多”买了。

  杜洪认为,年轻人步入社会以后压力倍增,生活态度也会发生转变,消费逐渐理性,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问卷结果中,49.03%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抠”一点是勤俭节约,值得鼓励;44.52%受访者认为生活态度的转变代表年轻人逐渐成熟;还有6.45%受访者表示年轻人没必要“抠”。

  街采

  市民 洪女士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喜欢超前消费,不过这也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以前我们买衣服要去实体店,试好了再买,现在都在网上购物,买回来就算不合适有些时候都懒得退,无形中就造成很多浪费。只要不太过分,花钱多一点也没什么,年轻人就是消费主力。

  市民 赵盛祺

  我现在就是能花多少就花多少、花得越多越好,完全不考虑攒钱。不过最近确实有点“抠”了,主要是害怕自己还不上“花呗”。我觉得“抠”也要看场合,跟朋友出去玩儿就不能太“抠”,要跟着大家的消费水平一起来;对自己可以“抠”一点。

  市民 刘松媛

  就我自己而言,花钱是很有规划的,而且是长期规划,另外会在卡里留出一部分固定的钱应对急用。我觉得“抠”一点是件好事,毕竟现在浪费的情况太多了。很多女孩家里的衣服多到穿不完还是要买新的,有些吊牌不摘就闲置了,像这种情况就应该劝劝自己,“抠”一点。

  市民 袁源

  我身边的年轻人都挺“抠”的。加了很多折扣群,经常熬夜等零点抢优惠券,如果抢不到就感觉自己“错过一个亿”。我自己变“抠”是因为刚刚步入社会,感觉到赚钱不容易,不省一点根本存不下钱。

  微观点

  现在“抠”一点为将来铺垫多一点

  □山东大学教授 王忠武

  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看,年轻人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刚刚工作的时候是最穷的。这时候,大家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成家的重担,还要规划生儿育女,也不好意思再“啃老”。

  我记得自己二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增加收入,还通过写作来赚稿费。虽然当时社会没有这么发达,吃喝玩乐的项目没有这么多,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时尚消费和高消费,哪个年轻人不爱玩儿、不追求时髦呢?

  从本质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与我们当时是一样的,还多了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诱惑,而且现在房贷、车贷、养育孩子的成本都越来越高了。有些年轻人有家里帮衬,还有一些一切只能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更加理性消费也许是必然出现的情况。

  年轻人越来越“抠”,在我看来可以侧面反映出大家面临的生活压力太大,而收入不足以支撑过高的消费,这让他们不得不“抠”。如果有钱的话,谁不愿意过得好一点、潇洒一点呢?不过对自己“抠”一点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年轻人面对的不止当下,还有将来,那些环游世界的梦想、继续深造的渴望都需要现阶段去积累财富。

  我认为,一方面年轻人要理性对待消费,要知道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总要经过一些磨难,“抠”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更重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有更多好的工作机会给他们,提供更多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一展宏图,提高收入。

  只有这样,年轻人的“抠”才会是一种自主选择,而不是被迫。

  “抠门”不是个贬义词

  □网友@王玩心

  曾经我也是一名月光族,现在也学会了在“1688”冲浪。“抠门”,对我们这届年轻人来说,其实不是一个贬义词。而且“抠门”不代表我们不花钱,而是货比三家。同样的东西选便宜的,同样的价格选品质好的,能买平价替代品就买“平替”,看上高价的东西就好好攒钱而不是超前消费……

  “抠门”消费证明我们拒绝过度消费,这是一种心理变化——我们不再为网上那些眼花缭乱的商品所诱惑,不再被那些五花八门的优惠打折所打动,让购物和消费回归自己的真正需求。

  记者手记

  “抠门”,也可以是一种消费时尚

  扪心自问,我也越来越“抠”了。一件衣服在购物车里放到下架,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买,毕竟如果退货还要自付邮费,就算买运费险也要浪费3元钱……不过,在我翻阅“豆瓣抠门男性/女性联合会”中的真实案例后,还是觉得自己过于铺张浪费了——竟然还有买衣服的念头?

  看看“抠组”的成员是怎么过日子的吧:0.9元解决一顿午饭,20元采买一周的食材,3元搞定“豪华晚宴”,一件衣服穿10多年,想喝奶茶“求骂醒”……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案例,绝大多数人加入“抠组”是为了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年轻人当然是有消费需求的,只是我们正处在人生中经济最拮据的阶段,只能选择暂时收敛欲望。随着“90后”逐渐步入社会,我们被迫面对更多现实问题,我们逐渐发现,经济上足够充裕才能带来安全感,所以从前大手大脚的人也开始过上了精打细算的日子——“1688”和“拼多多”能解决的,就不用麻烦“淘宝”和“京东”了吧。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当下最大的矛盾就是旺盛的需求与自身生产力水平不平衡,这种两难让当代年轻人在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抠门”,正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年轻人可没有把自己活成“贬义词”。“抠”的意义,也并不等同于“穷”。

  “抠门”不等于占小便宜,一味买质量低劣的产品,而是只买该买的东西,可能闲置的多考虑考虑;“抠门”不是让别人买单,而是学会分享和接纳,与身边的人共同承担小小的享受;“抠门”不等于委屈自己,可以不点外卖但也不会馒头咸菜,而是自己买菜做饭实惠营养;“抠门”不等于没有追求,也许我们负担不起环游世界,但窝在床上阅读几元钱淘来的旧书、逛逛不要门票的展会、跟着免费课程自学一门语言,都是追求上进的方式……

  “抠门”,也可以是一种消费时尚。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责任编辑:徐逸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