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2021-04-06 10:50:3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你‘鸡娃’,我‘鸡娃’,明天一起上清华!”

  “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给孩子“打鸡血”。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鸡娃”家长把竞赛获奖作为进入好学校、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敲门砖,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鸡娃”在家长圈内流行,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则鱼龙混杂。

  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这项政策,能不能给培训机构、社会竞赛和“鸡娃”家长一同降降温?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现 象 焦虑的家长

  多学一些艺术特长或体育特长,又或是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名次,就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一定的加分政策——这是“90后”妈妈李聪聪从自己读小学时就建立的认知。

  “我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学习过各种乐器,参加过棒球比赛,希望能靠一技之长上一个更好的学校。现在我的孩子刚上小学,已经拿到了绘画、围棋的各种等级证书。”李聪聪说她第一次送女儿去考级,首先是因为感觉女儿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其次就是在为小学面试做准备,“虽然义务教育都是按片区上学,但是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孩子和家长进行一些考察,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展现出特长,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李聪聪直言不讳,周围的同龄孩子都在上各种培训班,参加等级考试和竞赛,这让她很“上头”,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同龄人落下。“机器人、绘画、围棋、英语……能安排上的都安排了,万一以后政策或者风向有什么变化,总可以压中一门。”李聪聪说,女儿的同学们也大多如此,家长们“暗戳戳”地竞争,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被“鸡娃”。

  “鸡娃”有多普遍?3月31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不再承办的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今年3月被曝出考试费用一度被哄抬至超4000元,溢价超8倍,仍有大批家长争先恐后抢占名额。

  本期话题我们发出的问卷受访者中有81.97%家中有学龄孩子,其中60.66%受访者表示孩子经常参加各类竞赛或等级考试,27.86%受访者表示偶尔参加,仅11.48%表示从不参加。对于有些家长执着让孩子参加这些活动的原因,66.39%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跟风行为,担心孩子被同龄人落下,56.56%受访者认为学校招生势必优中选优,因此要让孩子多拿一些名次。另外,想让孩子多掌握技能锻炼能力以及个别学校存在硬性要求等,也是大家认为的原因之一。

  调 查 竞赛背后的利益链

  此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禁中小学招生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在许多论坛和媒体的报道当中,都可以看到关于培训机构与学校互相勾结形成产业链的信息。

  比如,媒体刚刚曝光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内幕。该项目就是典型的借比赛之名,实为圈钱牟利的山寨大赛。据家长介绍,孩子报名参赛后,多个“渠道商”明目张胆承诺,只要花1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帮助学生在“小升初”时加分。

  市民何中华就曾经遇到过教育机构明确表示“名次花钱就能买到”。“我儿子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学英语,这家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口语比赛,比赛的含金量我们无法判断,但总觉得能锻炼一下孩子的能力。后来有老师告诉我,他们跟学校有合作,如果报名这家比较出名的小学,手里握着比赛名次的话就更有优势。”何中华说,他认为花钱给孩子买名次,实际上是一种家长过度帮助孩子的行为,因此没有参与,但这让他意识到培训机构既当主办方又当评委,名次可以人为操控,社会竞赛存在诸多黑幕。

  “其实我认为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在过分宣传,贩卖焦虑,目的就是煽动家长去参加一些山寨竞赛,从中获利。”何中华表示,这不光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而且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还让学生产生了额外的课业负担,“如果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真的存在,那就很容易造成招生入学的不公平对待。”

  问卷结果显示,名次人为操控、与学校合作、煽动家长情绪、存在诸如“入学加分”等虚假宣传,都是大家认为社会竞赛存在的问题。63.11%受访者认为这些竞赛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60.66%受访者认为这会增加家庭经济压力,使家长和学生产生焦虑、造成入学不公平对待以及助长教育机构不正之风,同样是各类竞赛与中小学招生挂钩会带来的弊端。

  思 考 都是“内卷”惹的祸

  尽管大家对政策的出台拍手叫好,也对个别教培机构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仍有52.46%受访者认为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竞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让孩子通过竞赛的形式获取名次,是进入名校的机会。也有家长认为,错不在竞赛,而在于某些学校太注重挑选生源,造成教育“内卷”。

  “我觉得竞赛是一种锻炼孩子能力很好的方式,也是家长发现孩子特长、天赋的一种途径。多参加竞赛,能让孩子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有学习劲头。”市民王勤兰是一名绘画培训班经营者,她认为竞赛归竞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但不能给孩子灌输参加竞赛就是为了上好学校的思维,这种风气更会加重某些学校在招生中的刻意行为,“一旦竞赛和招生入学挂了钩,家长们考虑的就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哪种竞赛更吃香、哪个证书更具‘性价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还强调要严格执行“公民同招”,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私立的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待招生时要一视同仁,按照就近入学的规则进行招生,不得对学生进行“挑拣”,这也与禁止中小学招生与各类社会竞赛挂钩形成了呼应。

  不少人担心政策是好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因为,只要升学压力存在,家长就对提升孩子各方面技能有需求,即便没有竞赛,也会延伸出其他“能力测试”,这是教育“内卷”的形势下不可避免的。就像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仅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承办,并不意味该项考试在中国境内停考、停办,是否采取“新的服务模式”,还需等待后续消息。

  怎样让中小学招生不与任何竞赛挂钩真正落实,让家长和孩子们松口气?

  受访者中64.75%认为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学校的监管,并且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后服务。另外,对各类社会竞赛进行严格把关、对家长的焦虑心态进行干预和引导,也是大家认为的有效措施之一。

  街采

  市民朱先生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我的孩子现在还小,目前没有接触过社会上举办的各类竞赛。我想等他长大以后,如果是出于兴趣爱好愿意参加竞赛我也会支持,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让他读一个好学校我觉得没有必要。现在的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了,没必要在课后额外增负。

  市民郑女士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我觉得有些学校跟校外机构有合作是很不合理的,也不太赞成孩子参加过多的培训机构或竞赛,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是一套学习方法,在外面学的是另一套学习方法,甚至有些是超纲的,这也许会造成他们在学校里不愿意学。

  市民高女士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我非常支持孩子参加竞赛,这能让他增长见识。但是学校与辅导班、培训机构产生任何利益关联都是不合理的,这样学校里的老师也许会产生倦怠心理,把责任都推给校外辅导机构,造成孩子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家长多花钱,孩子多遭罪。

  市民阮先生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我认为学校跟培训机构有合作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比一些私人的机构来说会更让家长放心一些。但是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不要让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产生黑幕或利益链,否则就会造成招生入学上的不公平现象。

  微观点

  有些竞赛该鼓励有些竞赛该禁止

  网友@李钊情感观察

  首先,有意义的中小学竞赛有存在的必要。

  这类竞赛通常由学校,教育局,教科所或者有关政府或者事业单位组织,重点关注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涉及的领域如党史、环保、创卫、文明、科技等领域。以目前唯分数论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来讲,没有知识竞赛的引导,一般学生难以主动涉猎相关领域。所以这类竞赛跳出课本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学手段的良好补充。唯一需要商榷的点就是,这与学校的考核挂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绝对利大于弊。

  那么什么样的竞赛才是应该禁止的呢?

  一类是诸如“假叶圣陶杯”之流的竞赛。首先起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称,以名人姓名冠名居多,然后请部分所谓的专家写准备好的评语,为竞赛背书,甚至有部分名师和优生受到蛊惑,让自己名誉受损。这样的伪竞赛在参加之前最好先擦亮眼睛,比如看一看主办单位是不是跟体制内的,是否有推销资料书籍或者诱导参加培训的状况,如果有上述情况,基本上就跟“假叶圣陶杯”一个套路。

  二是某些私立甚至是公立学校想出了“知识竞赛”这么一个词。在以前招生政策宽松的时期,任何学校只要组织一次考试,就能够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但是现在国家出手了,政策风向变了,原来可以的,现在一律禁止。但是学校希望招优秀学生啊,上级部门还是要考核啊。怎么办了?“知识竞赛”来了!既然考试选拔不可以,那就不要叫考试,叫“知识竞赛”,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还有一种途径是避开学校这个主战场,将知识竞赛委托到现在培训机构。这其中的门道搞教育的人应该清楚,你以为培训机构里面用的资料和练的题是谁出的?

  对于广大家长来讲,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放在首位的,同时也是令人焦虑的,要提醒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走捷径。坚信两句话: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揠苗助长,欲速不达。

  别让竞赛成为孩子的枷锁

  扬州大学 强亚娟

  从前几年的奥数比赛,到如今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竞赛,“竞赛热”一直是中国教育界讨论不休的话题。在激烈的学业竞争和一些教培机构的鼓吹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黄金”履历,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趋之若鹜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这背后折射出家长们的急功近利和教育焦虑,也与当前的升学评价机制有关。面临着“小升初”的现实门槛,多获奖能够成为孩子升学评优中的“加分项”,帮助孩子获得更优越的发展平台,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追逐利益者从中瞄准了商机,以比赛为名行牟利之实,导致不规范的竞赛大行其道。

  当招生与竞赛挂钩,除了会助长“培训热”,让学生陷入到无止境的竞争中去,徒增自己的学业压力,一些有条件的家长甚至会利用关系和特权干预竞赛,玷污学术风气,破坏教育公平。去年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引发大量质疑和争议,实为父母利用专业知识与职业便利,帮助儿子炮制研究成果,骗取全国大赛奖项。

  我们鼓励竞赛,是因为它确实能让有天赋和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某个领域继续深耕,成为国家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但不能让竞赛成为孩子背负着的沉重枷锁、走上成功之路的“捷径”。将中小学招生与竞赛脱钩,就是在努力减少利益勾连,消除“隐形的加分”,促使素质教育回归正道,给焦虑的家长和孩子松松绑。

  记者手记

  致“鸡娃”爸妈:别把你的焦虑压给娃

  沉迷“鸡娃”的爸妈,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些孩子也许每天6点就要起床背诵英语、在培训班的群里打卡,7点半就要出门去学校开始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吃完饭写完作业后,9点或许还要参加某个科目的网课。

  不多打几针“鸡血”,能坚持下来吗?

  作为“90后”的我,回想小时候也被送去参加了一些课余辅导,却没有这般紧迫,兴趣爱好仅仅是兴趣爱好而已,竞赛多是学校或少年宫举办的。而那时,各式各样的升学加分项,其实比现在要多得多。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反而比那时更加焦虑了呢?

  我想这与社会发展、父母学历普遍越来越高不无关系。自己优秀,孩子也不能差,何况身边的人群阶层都差不多,如果孩子不优秀,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会被落下?

  这就让人不禁思考,各类竞赛是家长们的竞争还是孩子们的竞争?如果家长很想赢,在某些比赛中用成年人的方式为孩子谋取名次,“鸡娃”究竟是在进步还是在落后?

  家长们,尽管升学压力很大,别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孩子,也尽量让自己解脱吧。毕竟,你的焦虑也许会成为某些利益链继续运转的驱动。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鸡娃爸妈,要歇歇吗?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