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桌面电影了解一下?《网络迷踪》拍摄仅用13天
最近,一部上映6天票房仅有2300余万元,很多影院甚至不在晚间排片的电影,却在影迷中悄悄收获着好口碑。在一向苛刻的豆瓣电影评分高达8.8分,好于96%悬疑片、95%犯罪片。这部不同于那些寻常“美国大片”的小成本电影仿佛一股清流,它就是“伪纪录桌面电影”《网络迷踪》。
拍摄仅用13天,制作用3年抓人全靠剪辑和后期
《网络迷踪》的故事设定,听起来就非常抓人——电影从一个电脑系统的启动开始。
由韩裔男星约翰·赵饰演的父亲大卫是本片的男主角,妻子因癌症去世,他与刚上高二的女儿玛戈在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一天晚上,玛戈自称在同学家参加学习小组并可能会通宵,当天夜里,玛戈给父亲打了三通电话之后,第二天没有去学校上课。父亲通过联系同学、老师等方式,确定女儿失踪并报警。前来调查此案的罗斯玛丽警探怀疑玛戈离家出走,但大卫表示怀疑并独自展开调查。最终,通过女儿落在家里的笔记本电脑,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揭开谜底。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亚裔三口之家的生活,以电脑屏幕上视频图片和文档的方式呈现。
影片在今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一举夺得3项大奖,今年8月在美国上映后,已斩获6530万美元票房,约合人民币4.5亿元。很多美国影片人将它盛赞为今年的“悬疑片之最”“预定年度最佳小成本悬疑片”。
没有看过的观众一定想象不到它有多么的“小成本”,影片从头到尾呈现的影像,要么是电脑、手机屏幕,要么以电脑摄像头、监狱摄像头等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为视角,唯一少有的几个外景镜头还是通过电视新闻节目展现的。影片拍摄只用了13天的时间,却花了3年才完成全部的后期制作。强大的后期剪辑师,将这些繁复琐碎的、没有感情的素材剪辑出来,通过主角之间的短信、邮件、电话、视频等对话方式,层层推进,故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没有一个镜头和细节是多余的,剧情一再反转,最终把事实的真相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伪纪录桌面电影中的佼佼者冰冷网络背后的温度
围绕一起失踪事件,《网络谜踪》跳出了固有的电影叙事手法,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社交平台和软件,以聊天对话框、搜索界面、文件查找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全新叙事手段——电脑桌面叙事。这种“伪纪录桌面电影”在近年来颇多出现,比如《弹窗惊魂》《解除好友》《解除好友2:暗网》等影片,都将互联网这一现实社会的必备元素融进了电影语言,而《网络迷踪》则是同类影片中的佼佼者。
影片使用了屏幕摄影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冰冷的互联网世界:当小女主玛戈确定失踪后,之前表示与其不熟的同学,纷纷“假惺惺”地在网上表示祝福、关心,声称自己是女主的好朋友,只为蹭热点;当父亲怀疑玛戈的同学之一为嫌疑人,只要付费就可以在网上查到他的电话,并且通过他在社交平台上的定位,知道他正在某电影院看电影,这无疑体现了互联网暴露个人隐私的一面。
然而,在冰冷的桌面后面,通过大卫的一次次搜索,从父女间的隔阂,到父亲对女儿的一次次了解,精神和现实进行了双重寻亲。这也正是桌面电影的意义之所在——桌面叙事只是一个形式,它承载的,一定是桌面背后真实的人性与世界。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