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购买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中文版权,并于当年出版了中文版前三部。自那时起,该系列图书在中国青少年乃至很多成年人中风靡,作家J.K.罗琳塑造的那个魔法世界令无数读者沉迷。“哈利·波特”持久的热潮不仅源于奇幻魔法世界的永恒魅力,更在于作品所表达的正义的力量、向善的快乐,从而启迪人们积极生活、探索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这也正是作者不遗余力所表达的主题:爱是永恒的魔法。
20年来“哈氏产品”卖了17亿
1989年的一天,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前往伦敦的火车途中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念头。7年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住在狭小储物间的哈利·波特收到了一封猫头鹰送来的信,从此他的生活天翻地覆……
4年后的2000年8月31日,经过前期艰难的沟通和争取,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布成功购买“哈利·波特”前三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中文版版权。同年10月6日,这3本图书中文版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了全国首发式,现场两个小时销售1500余册,创下了该新华书店的销售记录。魔法世界的中文之旅由此拉开了帷幕。
很快,这个戴着圆框眼镜、会挥动魔杖和念咒语的憨萌小男孩在中国收获了大量拥趸。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讲师林品可谓是与哈利·波特一同成长的读者,“阅读‘哈利·波特’的20年,我从当时的一个在福建生活的中学生,变成了现在在北京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的大学青年教师。”近期,林品在一场哈迷直播活动中说。如果说《哈利·波特》的第一代读者是“80后”的话,现在它的读者已经排到了“10后”,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代青少年无不喜爱它营造的神秘又迷人的魔法世界。
中文版版权引进20年间,该系列图书也从“课外闲书”成为教育部指定推荐阅读图书。林品回忆,他上中学时期很多老师不主张或者压制学生们读“哈利·波特”,认为是“奇谈怪论的课外闲书”。近几年,国家语文教材改编工作逐步进行,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温儒敏。改编后的语文教材把“哈利·波特”列到了教育部指定推荐阅读书目中,所以“哈利·波特”从“必须打游击偷看的书”变成教育部推荐的全国中学生阅读和学习的重要小说。
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20年间,“哈利·波特”系列出版过不少版本,其中最重要的版本之一当属十五周年纪念版,封面呈现出日系的二次元的人物设定和背景的视觉呈现。文字最准确和顺畅的版本要数2018年的7卷本平装版,在此之前的3年中,译者马爱农对该系列图书的文字从头到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修订。
据悉,同名电影票房不算在内,20年来“哈利·波特”及其衍生产品在中国的总发行码洋达到17亿。
一个英雄主义的魔法世界恐怕每个孩子都幻想过拥有魔法和咒语的世界。“哈利看见玻璃球仿佛是以慢动作升上了天空,随即开始坠落。他前倾着身体,把飞天扫帚指向下面——一眨眼的工夫,他就加速俯冲下去,追赶玻璃球,风在他耳边呼啸,混杂着下面观众的尖叫声,只见他伸出手去,在离地面一英尺的高度接住了玻璃球。他及时把扫帚把扳直,然后他轻轻倒在草地上,手心里稳稳地攥着那只记忆球。”这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一段极具代表性的魔法语言描绘。正是这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魔法世界,吸引着全世界千千万万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哈利·波特”系列译者马爱农对这套作品中奇幻的文学魅力深有体会,她认为,这是英国文学独特的神奇魅力。“其他几部英国文学作品如《城堡里的月亮公主》《汤姆德午夜花园》《白茉莉的催眠术》等,翻译过程中都感受到强烈的奇幻色彩。英国是个盛产奇特想象的国度,“哈利·波特”系列的诞生不是偶然的。”马爱农说,J.K.罗琳幻想出来的魔法世界又与现实丝丝相连。入口就在现实中有的国王十字车站,坐的就是麻瓜社会出现过的蒸汽机车,巫师巫女们都不过是血统有所不同的人类。日常生活没有《纳尼亚传奇》中那样的“会说话的野兽”,也没有霍比特人的世外桃源,完全就是一个真实无比的人类社会。这些,正是奇幻作品很难同时具备的“现实感”。
有读者认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奇幻世界代表了人们苦苦追求的理想世界。这个魔法世界表面荒诞不羁,实则张扬人的天性,所具有的原始思维特征恰好契合寻求回归精神家园的现代人。
除了所有孩子都喜欢的魔法世界之外,“哈利·波特”还能收获大批成年人读者的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人们都推崇的英雄主义。如果抛开作者所营造的欧洲人文历史背景,只看人物和故事脉络的话,这也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故事。哈利·波特的经历是个非常传统的英雄故事模式:受难、学艺、征战、取胜,这个模式老套但是经典。更让人没有距离感的是,哈利·波特并不具备十分高超的魔法本领,有的只是英雄的胆量与正气以及英雄般的高尚情操。他这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小英雄更符合当代读者的心理,更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诚如知乎网友“Allemande”所说:“‘哈利·波特’的魅力就在于,它给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麻瓜一个虚幻、美妙、真切又触动人心的虚拟世界。”爱,才是永恒的魔法
如果读者愿意仔细品评《哈利·波特》讲过的每一个正义与邪恶的故事,不难发现其实魔法只是故事的外衣,剥离这层外衣可以看到作品更深刻的寓意。在善与恶的战场上,魔法虽然离奇玄妙和令人匪夷所思,但最终解决问题的终极武器依旧是智慧和爱。这也正是作者在书中通过邓布利多之口反复强调的:爱是哈利·波特魔法中最重要的一项,因为这是他拥有的唯一 一个伏地魔没有的东西。
“神秘事务司里有一间屋子,始终锁着。那里面有一种力量,比死亡,比人类的智慧,比自然的力量更神奇、更可怕。它或许也是神秘事务司里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中最神秘莫测的一个。”邓布利多如此描述爱的强大。当邓布利多和哈利探索伏地魔的生活时,伏地魔对爱的蔑视仍清晰可见。伏地魔说:“邓布利多,我在世上所见没有一样能证明你那著名的观点:爱比我那种魔法更加强大。”正是这种对爱的傲慢导致伏地魔无意中为哈利·波特提供了击败他的工具——有机会读到他的想法、拥有与蛇交谈的能力、还拥有母亲牺牲后长久的保护。
关于爱和魔法哪个更强大,J.K.罗琳有意在多个情节中探讨这个话题。哈利·波特的毕生使命就是消灭伏地魔。这在既往的哲学中是两个对立的群体,理应彼此对立水火不容。但是在和伏地魔的争斗中,哈利·波特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爱,而不是仇恨。这也是作者借此宣言自己的魔法哲学——魔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正义和爱。真正的魔法是人生的课堂,它能帮助人们认清自我、完善自我。人性可以左右魔法,人格也会影响魔法,而富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魔法使人看到了绝望处的希望。
在故事的最终篇,父母、小天狼星和卢平的灵魂陪伴着哈利·波特进入禁林,他也准备好了作出与母亲同样的牺牲。哈利·波特对朋友的爱、对家人的回忆,以及更伟大的利益,都是他准备好牺牲的原因。最终,这就是摧毁伏地魔的武器。爱为何有如此强大的魔法形式?因为它既是有用的武器,也是战斗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利·波特”彰显的不仅是情节的离奇与玄妙,更歌颂了人性的光辉,讴歌充满智慧和爱的人们。正如作者J.K.罗琳在书中所写的句子:“愿你心有魔法,眼中有光。也祝愿你在未来的日子,心中带着这份希望,带着这份勇气与智慧,满怀自信地走下去。不论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有一个地方,我们称之为家——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