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靳埭强,人称“靳叔”,设计师、艺术家和设计教育工作者,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靳埭强,人称“靳叔”,设计师、艺术家和设计教育工作者,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荣誉博士,设计界的传奇人物。家喻户晓的中国银行LOGO、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银器“母与子”均是他的代表作品,而香港多轮生肖邮票、一九九七香港通用邮票等诸多经典邮品也出自靳叔之手。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由靳埭强与吴玮合著的新书《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该书不仅是靳埭强半个世纪邮票设计作品的首次集结,还完整呈现了靳埭强的“邮票人生”。
想当画家的设计师
1942年,靳埭强出生于广东番禺的九如乡三善村。这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普通村庄,靳埭强是家中的长孙,上有祖父靳耀生公。父亲在靳埭强很小的时候就离乡外出工作了。家中留下操劳的母亲、伯母、祖母和弟弟。
在靳埭强的童年生活中,祖父是对他影响较大的人,靳埭强的祖父以前是一名灰塑(俗称“灰批”,是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工艺师,有“灰塑状元”之称,在当地受人尊敬并有一定的名望。靳埭强兄弟俩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祖父的影响,接受艺术的熏陶,并开始喜欢上艺术。可以说,祖父是靳埭强艺术道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
上中学时,靳埭强就开始集邮,在《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一书序言中,他回忆,“当年我就读于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时,在文德路校门前有个小地摊,出售世界各地的邮票。可能是因为喜欢欣赏图画,邮票中的插图对我很有吸引力,所以就开始集邮了。在广州上学的四年里,我经常收到在香港打工的爸爸寄来的信。信封上有印刷精美的邮票,同时我还要求他帮忙收集各地的邮票。这些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藏品。初中二年级那年的暑假,我申请到香港与父母团聚,集邮簿也属于我随身携带的行李,至今还留着呢!”
到了香港之后,“起初是做裁缝,但裁缝也没有学好,我想自己起码得有一个理想——要当画家。那为什么不去学习,把它当成我未来的目标呢?所以我开始学习绘画,学素描、水彩、水墨画,紧接着我遇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画家——王无邪,我跟着他学习设计的审美观,以此来充实自己,为今后成为画家打牢基础。后来上他的课时,有位同学觉得我学得好,就介绍我到百货公司做设计师,我也因此走进了设计行业。”
白天工作,晚上自学平面设计课程,跟着不同的老师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之久。靳埭强的其中一个老师是钟培正,他在钟培正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师,很快便得到重用,成了创意总监。最初的几年,靳埭强在设计方面进步很快,参加比赛拿了很多奖,尤其是公开比赛——他获得了香港馆雕塑设计比赛的第一名,而他的老师获得了第二名。这让靳埭强增强了信心,也让他越来越喜欢设计这份工作。
后来,经由老师的推荐,靳埭强受邀去设计香港邮票,“那年刚好要设计猪年邮票,有3位设计师参与比稿,最后选中了我的设计,因此我成了第一个香港本地设计邮票并发行的设计师。当时连着的几个邮票,我都是从3位设计师的比稿中获胜的。”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收录了靳埭强于1970年至2018年设计的近百种邮票作品,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设计草图和详细的案例复盘解构,作者用一个个经典的设计案例,如将剪纸、书法、刺绣、玉雕、皮影、京剧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生肖邮票的设计中,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可能性。
在近日举行的线上分享会上,靳埭强特别分析了自己在邮票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问题。靳埭强说,最开始做邮票设计时,自己的设计都是很现代、很西方的东西,并未包含中国文化,后来才开始融合进传统文化。“鼠年邮票,我运用中国的色彩,采用了两个像瓜子形状做成的胖胖的小老鼠,设计出来的效果我很满意,同时也被邮政署选中。其实在我的提案中,还有一套剪纸的图案,但是邮政署选中了更为现代的设计。但意想不到的是,发行后,大众不接受。我的设计太前沿了,当时的审美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其实,这是一种很国际化、很前卫的设计,但是大众看不出那些趋势。”后来靳埭强就反省,为什么这么现代的作品,却比不上欧美的设计?“后来我发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人,我服务的对象是谁?我是中国人,为什么我的设计没有中国文化?所以,我开始探索如何把中国文化体现在设计中。”
设计兔年邮票时,靳埭强用了剪纸,龙年用了石刻,马年用了唐马跟书法,这些都是融合了中国文化,跟现在的审美观衔接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民族的风格、现代化的风格。第三年的生肖邮票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马年的邮票,获得了两个国际奖。“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中国的设计应该有中国文化,所以在我有机会做第二系列的生肖邮票时,我就开始进一步探索民间审美,深挖更多的传统文化。”
此后的一次生肖邮票设计,靳埭强选用的图案均为刺绣,他逐幅画出绣样,并邀请广东工艺师进行刺绣,48个刺绣邮票分12年,每年出版,这是一整套很完整、非常有民间审美观的设计,所以是非常受欢迎的一套生肖邮票。
在很多不同题材的邮票里,靳埭强认为,最重要的一套邮票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通用邮票,“要设计一套邮票,是回归前后都可以通用的。这套邮票设计起来是有难度的,主要要思考如何去体现香港这个地方,也要体现它国际化的一种前卫,我选用了香港的海港——香港岛从东到西的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美景。它分别用13个小面额的邮票连在一起,变成了中国的一个邮票长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用现代的概念来表现中国文化的体现。一整套邮票是很难得的,它是独一无二的,我创作了一个最长的13张邮票连在一起的小版张,这种设计让我觉得这也是我在邮票设计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作品。”
每一个创作都要追求新的方法
有很多年靳埭强的作品都被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生肖邮票的第一名。回溯自己的这些设计,他说,“我觉得用这些邮票设计来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对我来说,是终生的探索。我不单只做邮票设计,还在很多不同的设计领域进行创作,比如商标、包装、品牌、书法等,这些都是不断地去成熟一些现代化的表达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有这么多的灵感去做这种探索呢?就是你要不断地享受生活,把好的东西记在心里,变成我们的营养,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用最现代、最先进的方法去创作,从而使每一次创作都有新意。这就是我对年轻人的鼓励。我觉得我们要做中国的现代设计,就不能只是单一地追随一个风格,也不能只是一种图腾跟素材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些民间的生活里,去把我们的审美提升到与当代人的情感相匹配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追求,我们不去求同,我们要求异。”
靳埭强认为,我们每个人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方法,我们自己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创作都要追求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感情,用自己原创的概念去表达一个主题,从而产生有效果的、能感动人的传播,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找出自己的方法,都从自己的背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文化里去汲取养分,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做出自己的东西。所以,中国的设计必须一个板块不是一个风格,而应该是多元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中国的设计变得多姿多彩。以前,中国的设计比不上洋人的设计,可以收这么高的费用,我们都是一步一步地争取把自己的东西做好,有好评,然后再要求高的收费,要求专业的收费,要求受尊重。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去令设计的地位提升,让平面设计受尊重,让原创设计受尊重。”、荣誉博士,设计界的传奇人物。家喻户晓的中国银行LOGO、1997年香港回归纪念银器“母与子”均是他的代表作品,而香港多轮生肖邮票、一九九七香港通用邮票等诸多经典邮品也出自靳叔之手。近日,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由靳埭强与吴玮合著的新书《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该书不仅是靳埭强半个世纪邮票设计作品的首次集结,还完整呈现了靳埭强的“邮票人生”。
想当画家的设计师
1942年,靳埭强出生于广东番禺的九如乡三善村。这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普通村庄,靳埭强是家中的长孙,上有祖父靳耀生公。父亲在靳埭强很小的时候就离乡外出工作了。家中留下操劳的母亲、伯母、祖母和弟弟。
在靳埭强的童年生活中,祖父是对他影响较大的人,靳埭强的祖父以前是一名灰塑(俗称“灰批”,是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工艺师,有“灰塑状元”之称,在当地受人尊敬并有一定的名望。靳埭强兄弟俩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祖父的影响,接受艺术的熏陶,并开始喜欢上艺术。可以说,祖父是靳埭强艺术道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
上中学时,靳埭强就开始集邮,在《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一书序言中,他回忆,“当年我就读于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时,在文德路校门前有个小地摊,出售世界各地的邮票。可能是因为喜欢欣赏图画,邮票中的插图对我很有吸引力,所以就开始集邮了。在广州上学的四年里,我经常收到在香港打工的爸爸寄来的信。信封上有印刷精美的邮票,同时我还要求他帮忙收集各地的邮票。这些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藏品。初中二年级那年的暑假,我申请到香港与父母团聚,集邮簿也属于我随身携带的行李,至今还留着呢!”
到了香港之后,“起初是做裁缝,但裁缝也没有学好,我想自己起码得有一个理想——要当画家。那为什么不去学习,把它当成我未来的目标呢?所以我开始学习绘画,学素描、水彩、水墨画,紧接着我遇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画家——王无邪,我跟着他学习设计的审美观,以此来充实自己,为今后成为画家打牢基础。后来上他的课时,有位同学觉得我学得好,就介绍我到百货公司做设计师,我也因此走进了设计行业。”
白天工作,晚上自学平面设计课程,跟着不同的老师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之久。靳埭强的其中一个老师是钟培正,他在钟培正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师,很快便得到重用,成了创意总监。最初的几年,靳埭强在设计方面进步很快,参加比赛拿了很多奖,尤其是公开比赛——他获得了香港馆雕塑设计比赛的第一名,而他的老师获得了第二名。这让靳埭强增强了信心,也让他越来越喜欢设计这份工作。
后来,经由老师的推荐,靳埭强受邀去设计香港邮票,“那年刚好要设计猪年邮票,有3位设计师参与比稿,最后选中了我的设计,因此我成了第一个香港本地设计邮票并发行的设计师。当时连着的几个邮票,我都是从3位设计师的比稿中获胜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因小见大:靳埭强的邮票设计》收录了靳埭强于1970年至2018年设计的近百种邮票作品,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设计草图和详细的案例复盘解构,作者用一个个经典的设计案例,如将剪纸、书法、刺绣、玉雕、皮影、京剧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生肖邮票的设计中,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可能性。
在近日举行的线上分享会上,靳埭强特别分析了自己在邮票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问题。靳埭强说,最开始做邮票设计时,自己的设计都是很现代、很西方的东西,并未包含中国文化,后来才开始融合进传统文化。“鼠年邮票,我运用中国的色彩,采用了两个像瓜子形状做成的胖胖的小老鼠,设计出来的效果我很满意,同时也被邮政署选中。其实在我的提案中,还有一套剪纸的图案,但是邮政署选中了更为现代的设计。但意想不到的是,发行后,大众不接受。我的设计太前沿了,当时的审美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其实,这是一种很国际化、很前卫的设计,但是大众看不出那些趋势。”后来靳埭强就反省,为什么这么现代的作品,却比不上欧美的设计?“后来我发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我开始思考自己是什么人,我服务的对象是谁?我是中国人,为什么我的设计没有中国文化?所以,我开始探索如何把中国文化体现在设计中。”
设计兔年邮票时,靳埭强用了剪纸,龙年用了石刻,马年用了唐马跟书法,这些都是融合了中国文化,跟现在的审美观衔接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民族的风格、现代化的风格。第三年的生肖邮票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马年的邮票,获得了两个国际奖。“我觉得这条路走对了,中国的设计应该有中国文化,所以在我有机会做第二系列的生肖邮票时,我就开始进一步探索民间审美,深挖更多的传统文化。”
此后的一次生肖邮票设计,靳埭强选用的图案均为刺绣,他逐幅画出绣样,并邀请广东工艺师进行刺绣,48个刺绣邮票分12年,每年出版,这是一整套很完整、非常有民间审美观的设计,所以是非常受欢迎的一套生肖邮票。
在很多不同题材的邮票里,靳埭强认为,最重要的一套邮票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通用邮票,“要设计一套邮票,是回归前后都可以通用的。这套邮票设计起来是有难度的,主要要思考如何去体现香港这个地方,也要体现它国际化的一种前卫,我选用了香港的海港——香港岛从东到西的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美景。它分别用13个小面额的邮票连在一起,变成了中国的一个邮票长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用现代的概念来表现中国文化的体现。一整套邮票是很难得的,它是独一无二的,我创作了一个最长的13张邮票连在一起的小版张,这种设计让我觉得这也是我在邮票设计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作品。”每一个创作都要追求新的方法
有很多年靳埭强的作品都被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生肖邮票的第一名。回溯自己的这些设计,他说,“我觉得用这些邮票设计来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对我来说,是终生的探索。我不单只做邮票设计,还在很多不同的设计领域进行创作,比如商标、包装、品牌、书法等,这些都是不断地去成熟一些现代化的表达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有这么多的灵感去做这种探索呢?就是你要不断地享受生活,把好的东西记在心里,变成我们的营养,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用最现代、最先进的方法去创作,从而使每一次创作都有新意。这就是我对年轻人的鼓励。我觉得我们要做中国的现代设计,就不能只是单一地追随一个风格,也不能只是一种图腾跟素材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些民间的生活里,去把我们的审美提升到与当代人的情感相匹配的位置,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追求,我们不去求同,我们要求异。”
靳埭强认为,我们每个人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方法,我们自己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创作都要追求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感情,用自己原创的概念去表达一个主题,从而产生有效果的、能感动人的传播,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找出自己的方法,都从自己的背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文化里去汲取养分,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做出自己的东西。所以,中国的设计必须一个板块不是一个风格,而应该是多元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中国的设计变得多姿多彩。以前,中国的设计比不上洋人的设计,可以收这么高的费用,我们都是一步一步地争取把自己的东西做好,有好评,然后再要求高的收费,要求专业的收费,要求受尊重。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去令设计的地位提升,让平面设计受尊重,让原创设计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