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挺让人惊喜。是一种看电影的真正享受:银幕上光影流动,生活流水一样奔流不息,各色人物活色生香,故事包裹着故事,有一些看起来还很传奇,但一切都被容纳在扎实的都市烟火气中,那些接连不断的对白,就像是在说你想说没说出的话,那些丰富生动的表情,能带你进入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一部在全国上映的影片来说,全部对白都用上海话无疑是一件冒险的事,但上海话和影片非常融洽,因为影片里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反映的是老上海人的生活。看《爱情神话》特别容易让人想起金宇澄的长篇小说《繁花》,人物一个接着一个,细节编织成网,生活是从人的内心和情感里,而不是在为功成名就的奔忙里涌动出来的。那些弯弯绕的小心思,那些用傲娇或冷漠的脸孔来掩饰的无处安放的孤独和茫然,都能直抵人心。
《爱情神话》的故事也特别生活化,一男三女,徐峥饰演的老白已人到中年,前妻、美女邻居和恋爱对象,是经历生活“沧桑”后的重新萌动。其实反映中年人爱情的题材并不讨巧,山盟海誓早已消失,酣畅淋漓、要死要活的爱情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中年人的爱情别有一番意味,《爱情神话》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中年人恋爱的这种心态:人生已经被“虱子”细细咬啮过一遍,爱情只剩燃烧后的灰烬,生活必须一手柴米油盐、一手继续奋斗赚钱,爱情不过是一个备受怀疑的奢侈品。大部分时候,伤痕累累的中年人都是想而不敢,只一任自己在庸常的生活中沉落下去,拒绝闪耀出任何火花,但眼看青春将逝,又会心有不甘,于是瞻前顾后、欲拒还迎,一句话也要在内心走好几遍,一段情更要提前预习那百转千回。
这一切,或许是因为中年人已经知道,人间没有神话,爱情当然也不例外。影片把这种中年人面对爱情的心态表现得极为出色,各种细节都令人称道,是洞察人心真相后的细节表露。或许是为了呼应没有神话的庸常生活,影片加入了一段神秘的爱情神话,那就是老白的哥们儿老乌年轻时与欧洲著名影星的一段萍水相逢的故事。老乌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独自一人却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骑着自行车喝咖啡,四处帮老白找画展场地。老乌有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酒一喝多就会深情回味,但是所有人都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传奇于是成为老乌身上的一个符号,和老乌与朋友们本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微妙的张力。
在真实、鲜活地呈现中年人恋爱心态的同时,影片的生活细节也都非常扎实,即便是一个出现了仅仅几秒钟的小人物,也都毫不马虎。比如片中的那个小皮匠,即便是在街边摆个小修鞋摊,到了时间也一定要停下手里的活儿,享受自己的咖啡时间。小皮匠一脸洞察世情的表情,寥寥几句击中问题要害的话语,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还有那个小保安,不依不饶让老乌把自行车停到规定位置,令老乌恼火,却令观众莞尔,仿佛那就是我们随时会遇见的保安小哥。而在我看来,影片之所以令人感动,最重要的是能在这种都市的烟火气中保持生活的热情,你看片中所有人物,虽然有犹豫、有无奈,也有虚荣和伤害,但无一例外都生气勃勃,都在充满热情地生活。这种生活的状态也特别容易让人想到那句著名的话——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坦率地说,这种热爱,或许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热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这种都市烟火的氛围恐怕也即将消失殆尽。影片中,老上海人邻居朋友之间的融洽、温情,在现实的大都市生活中恐怕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早已习惯了不知道隔壁邻居是谁,早已习惯走进电梯也不跟邻居打招呼,甚至为了避免打招呼而专注但略显尴尬地盯着电梯广告。偶尔周末朋友聚会,也很难聚齐人。上班是办公室的忙碌,下班是家里的小温室,买菜、逛街、咖啡、酒吧,是行色匆匆的面孔,电影里那条街上的“群体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根本没法实现。——谁都知道那需要岁月的积累,而如今人们觉得时间越来越金贵,仿佛只有冷漠才能赚到更多钱。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导演邵艺辉。几年前她写了一篇出了圈的文章,说自己北影毕业后因为接不到活穷困潦倒在朋友圈卖电子烟。不过她一直没有放弃创作,出了小说集,又拍了这部电影。而引来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全是因为自己创作的魅力。导演的故事,或许和影片中恋爱成功的那对中年男女一样,是这个庸常世界给人的一丝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