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执导的新作儿童片《外太空的莫扎特》终于于上周五登陆大银幕。可惜影片上映后差评如潮,在豆瓣网以5.1分(满分10分)的成绩开画后,持续下滑至4.9分,这样的评分和口碑,着实有点对不起强大的主演阵容和观众的期待。网友埋怨内容太低幼、类型不明确,仔细梳理一下,似乎近10年来,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儿童电影在大银幕上映了。《外太空的莫扎特》究竟有哪些槽点?国产儿童片的未来又在哪里?
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没有抓住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刚刚定档之时,就有很多影迷将其加入了这个暑期档必看的电影清单。无论是从主演阵容、故事情节、影片类型等各方面来看,此片都是最近上映的影片中,非常值得期待的一部新片。
先看主演阵容方面,此片是陈思诚继《唐人街探案》后打造的全新系列电影。最重要的是,影片集合了黄渤、范伟两大颇具实力的影帝挑大梁,小男主荣梓杉曾在《隐秘的角落》等作品中有过出色表现,还有姚晨、贾冰、许君聪、于洋等喜剧人也加盟主演……光看这主演阵容,就感觉这是一部非常具有观众缘的电影。
再看内容方面,故事主线大概分为两条——从儿童微观视角来看,就是一位叫任小天(荣梓杉 饰)的初中生喜欢天文,但爸爸任大望(黄渤 饰)强制他学钢琴。从科幻宏观的视角来看,外星人知道任小天本该在未来成为天文学家拯救地球和外星球,如果他学钢琴放弃天文会导致地球灭亡,所以派外星人莫扎特来纠偏。
这样的故事设定与《哆啦A梦》《E. T.外星人》《长江七号》等作品都很类似,曾经有过很多成功案例,可以从父子关系、家庭教育、纯真友谊、奇幻之旅、悬疑科幻、外星阴谋等方面的某些角度出发,也许都能拍摄出一部既具有矛盾冲突又具有故事情节的电影。但《外太空的莫扎特》毁就毁在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没有抓好抓牢。
从父子关系、家庭教育方面来看,电影并没有进行什么深入讨论,只有父亲任大望苦口婆心督促儿子小天练琴,结尾处双方又突然和解。从外星人和人类小孩的纯真友谊、奇幻之旅等方面来看,莫扎特的确帮小天做了一些他想做的事情,例如追求女孩、赢下球赛、练习钢琴、俯瞰城市等,但对于一部只有2个多小时的电影来说,过多的细节对升华主题和精神内核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令人感觉不知所云、含糊不清。外星人本能成为此片中拉近父子关系、转化主角思路、推动故事走向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而片中的莫扎特既没有锦上添花也没有雪中送炭,除了给影片增加了一点小品般的笑料,对主线几乎没有重要作用。
悬疑科幻、外星阴谋等元素是很多科幻片中最重要的看点,本能通过好好的编剧和包装,成为片中最大的看点之一,但此片对此也是蜻蜓点水般的触碰。例如片中,外星人莫扎特简单地认为,只要除掉父亲任大望就能阻止任小天放弃天文,所以安排了三次喜剧化的刺杀父亲的情节,这样关乎人命的重要任务草草失败、煽情了事。还有姚晨饰演的假外星公主,是一个打着外星人的旗号收教徒来骗钱的反派,她为了自己的财路抓走了真外星人莫扎特,在主线剧情没有立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反派好像一个乱入的角色,只能把主线拉得更弯。
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认为,“可以看出陈思诚当父亲以后,对世界和对孩子的沟通,有自己的一份思考和见解,他试图把这些思考用科幻片的方式表达出来,除了对鸡娃现象的批评,还有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等具象的展示。”因此董文欣认为,此片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例如,用宏大的外星世界的想象来解读自己对父子、亲人关系的理解,想象空间大,落脚点却在现实的亲情,这点和《长江七号》等电影比较像,但是,她也认为,此片在故事的严谨性上,与星爷等其他导演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她认为此片“枝蔓过多,野心过大,要讲得太多。主线情感也就被冲淡了,显得不太鲜明”。
儿童向是本片亮点也是最容易被抓的小辫子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融合了儿童、科幻、家庭、喜剧等多种元素的复合类型片,与同档期的其他影片相比,其儿童向的特点,是这部影片最独一无二的特点。遗憾的是,儿童向是本片最亮眼的外套,也成为最具有槽点的小辫子,很容易被抓住探讨。
要探讨儿童片,首先要弄明白儿童片的概念,广义上来说,儿童片可以包括动画片、科幻片、科教片、歌舞片、冒险片等各种类型,但得是专为儿童观众拍摄的、反映儿童生活的影片,尤其是要以儿童的心理、眼光去看事物。其拍摄原则有二,第一要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二,就是从选材、构思到艺术表现的全部过程,都要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和理解能力。
影评人冯小强认为,目前我们市面上,真正的儿童片是很少的,而比较精品的儿童片更是少之又少的。儿童片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拍摄,而不是拍摄一部有儿童参演的大人视角的电影。目前看来,市面上有一些所谓的儿童片,实际上都是后者。因此,冯小强认为,儿童片要做到“既要……又要……”才能得到大众观众的认可,即“既要有儿童视角,又要大人看得不尴尬”。起码陪孩子去电影院的爸爸妈妈,不至于刚开演10分钟就开始无聊地刷起手机,又不能是大人看得饶有趣味,孩子坐立不安、不感兴趣,这样的要求其实是让儿童片的拍摄难上加难。“一时间能想到的同类型影片,外国影片有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国产影片有郑渊洁小说改编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冯小强表示。
市民刘先生上周末刚带10岁的孩子去看了电影,他的态度是,考虑孩子的视角不是问题,但是要考虑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其主演荣梓杉生于2006年,此片在开机时,他已经是一个15岁的少年了,看片中他的身高比黄渤还要高。这样看来,影片以少年演员作为男主,讲述的内容似乎太低幼了。
他还补充道,幸亏自己的孩子刚刚10岁,要是年龄再大一点,可能就不合适了:“陈思诚可能拍的是他自己少年时代的幻想,但是现在的小朋友们的成熟速度已经远超他那个时代。这样看来,别说青年观众,少年观众看起来都觉得太幼稚,此片可能更适合10岁以下的群体吧。”
被观众遗忘的儿童片如何再出发?
仔细梳理一下,自2012年中国电影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年总票房从2012年的171亿元飙升至疫情前的2019年的640亿元,但儿童电影似乎没有进入这条快车道,反而越走越慢,以至于消失不见。似乎近10年来,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儿童电影在大银幕上映了。别说是“10后”的孩子,就是逐渐步入中青年行业的“90后”“00后”,几乎也没有几部国产儿童电影的记忆,儿童片变成了被遗忘的国产电影类型。
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例,儿影厂创建于1981年,首任厂长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她是“第五代电影”导演之一的田壮壮的母亲。儿影厂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其出品的影片,如《霹雳贝贝》《小刺猬奏鸣曲》《红象》《应声阿哥》《我的九月》等,几乎部部堪称精品。《四个小伙伴》《五虎将》《鸽子迷的奇遇》《少年彭德怀》等作品更是在国内外电影节上屡获大奖。尤其是1991年,由王好为执导的《哦,香雪》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国际儿童青年中心艺术大奖,这是我国儿童片迄今为止在国际获得的最高奖。
但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儿影厂的辉煌不再。1999年,儿影厂和北影厂等8家单位合并后成立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从这时起,儿影厂本就不多的儿童影片的生产任务,转由集团下属的第三制片公司承担,儿童电影的生产也从“计划”被推进了“市场”,这也成为儿童片消失不见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看来,国产电影市场现在还处在类型片开发的初期,大部分的制片公司最擅长的是一到两个类型的影片,对于项目的选择上,也会率先选择喜剧、动作、爱情等受众最大的类型。为了保险起见,陌生的市场就鲜少有人愿意尝试。在排片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旦某一影片在上映前几天没有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很快就会被减少排片,给其他受欢迎的影片让行。
不能否认,儿童电影在制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儿童电影在国际上,一直都是投入低、产出高的类型。在各种类型片已经被压榨殆尽的时候,儿童电影反而是一片市场蓝海。对于陈思诚勇敢的尝试,我们也要适当给予鼓励。希望这些不太理想的尝试,没有挫伤发行方和投资方对于儿童电影市场的信心,希望他们能给予各种类型的影片创作更多的信任与宽容。因为除了市场之外,电影人还承担了重要的文化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