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传统——综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2022-08-02 09:38:0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晓涵

责任编辑:王浩

致敬传统——综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在综艺节目一直被诟病为“泛娱乐化”的今天,一大批文化综艺节目开始显现出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基底,结合时下流行元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IP赋能文娱价值。这种形式虽然不算新颖,但是却带领着观众重温中华文化的精华,让更多传统文化“活”起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近日,山东本土制作的几档“两创”文化综艺节目,包括《中国礼·中国乐》《超级语文课》《戏宇宙》等,在全国引起了关注。有的是中华礼乐创新传习,有的是将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有的是以“元宇宙”概念破题,开掘戏曲文化富矿,以崭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视角实现传统戏曲与潮流文化的“破壁”。

  同时,还有不少综艺也开始打起了文化的理念,如近来播出的《中国婚礼》《古韵新声》《书画里的中国》《还有诗和远方》《万里走单骑》……加上之前就已经很有人气的《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似乎开始整体变得“有文化”。

  这些节目,都是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赋能,让年轻观众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爱上这些看上去与时尚很远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破圈”相拥。

  “山东制造”文化综艺节目相继“登台”

  由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制作的《中国礼·中国乐》以“沉浸式穿越”解读礼乐文化精髓,以现代审美重新激活礼乐文化。《中国礼·中国乐》首期节目呈现的是“中华婚仪”,节目以全唐诗《袍中诗》的爱情故事开场,引出关于传统婚礼仪式的探讨。在两位主角的婚礼中,演员现场演绎了“却扇”“合卺”等传统礼节,一举一动尽显中国式浪漫。同时,节目专家还科普了婚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这些礼节有的沿用至今。观众可以在节目中欣赏古代传统婚礼、当代婚礼以及与婚礼有关的服饰、礼乐等,沉浸式体验从古至今的婚礼文化。

  山东卫视推出的首档大语文公开课节目《超级语文课》则更具有“实用性”,让课堂更加生动起来。节目里的老师,有人唱着京剧,有人穿着汉服,还有人学起了“变声配音”,授课内容基于教学大纲,囊括了传统艺术、历史名胜、古调吟诵等丰富知识。让人不得不感叹,原来语文课还能这样上!不只是在校师生,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人,看完之后也纷纷感慨受益匪浅。

  《戏宇宙》同样出自山东卫视,以“弘扬戏曲文化,传播中华之美”为定位,以“戏曲+”为创演原则。每期节目中,由三组创演人通过外景探访戏曲名角、戏曲匠人等,汲取灵感,融入潮流元素进行文艺创作。创演结束后由现场观众点亮手中“能量盒”为创演作品赋能。

  文化类综艺实现“跨圈层”传播

  当综艺不仅仅是一场娱乐,与以往的综艺节目有什么不同?

  山东卫视副总监吕昉认为,现在的文化节目都比较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比如说AR、VR等技术的运用,这也是文化综艺的一个主攻方向。《戏宇宙》就用了一些虚拟的技术,包括虚拟主持人的运用,还利用了“元宇宙”的概念,进行实时连通,嘉宾可以在云上,也可以实时连通过去的时空。

  再就是传播上,现在由于媒体的融合,大家更加注重小屏或者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很多节目都会衍生出一些小屏端的内容。《戏宇宙》专门做了一系列小屏端的产品,用时空连通的方式,将现实时空的故事情节跟戏曲的经典桥段做嫁接。此外,小屏化还有利于作品的传播,这种片段化的传播力比较好,对节目也是更有力的宣传。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瑞光表示,目前的综艺节目,在媒体传播形式上,呈现出跨媒介、跨圈层传播的状态。当前,很多综艺节目、特别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意打通传播媒介的通道,实现跨平台、跨媒介的传播,并按照不同平台的属性和受众的兴趣,实现整体统一基础上的差异化传播,达到了“多屏共振”的效果。观众的兴趣各异,因此很容易形成封闭的圈层。当前的很多综艺节目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不同圈层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以尽可能突破圈层壁垒,实现跨圈层传播。

  而这些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更注重观赏性,同时不忘艺术性,不少节目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经典,让观众沉浸于美的海洋,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凌认为,这些综艺节目,在娱乐性里融入了更多关于文化品质内容的艺术性表达。这样的创新变化让更多综艺品牌的媒体传播形式都进行了更为积极的拓展尝试。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众审美品位的提升上,在表达的形式上要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呈现方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话题性的娱乐效应,又或者是明星八卦的带动效应,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内涵上恰如其分地呈现出能够与观众产生共情的品牌效应。这样的综艺节目,更专业也更精细,更容易形成文化与经济价值的多赢。

  通过综艺节目充分展现传统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戏曲欣赏具有一定的“高门槛”,如何将戏曲文化转化为生动、可感、互动的电视节目,始终是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戏宇宙》首次将传统戏曲和元宇宙结合,开掘戏曲文化富矿,为戏曲文化注入了年轻化、潮流化的元素,力图让戏曲文化不再“曲高和寡”。吕昉认为,《戏宇宙》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提出“戏宇宙”这一概念,把戏曲元素进行拆解后与元宇宙结合,创新性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创演“戏曲乾坤”的无限可能,以“六经注我”的创作路径,打造自己的审美风格,彰显戏曲的空灵和神韵。

  而《超级语文课》则搭建了一个老师、学生、家长三方沟通的平台。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单向输出,学生拥有了选课打分的权利,这些反馈可以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对家长来说,可以跟孩子一起听名师讲课,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同时,理解为何要如此教育,进而抚平教育焦虑。家长不再是监工,而是学习的陪伴者和参与者,家长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语文观,主动探索广袤的语文世界。

  王瑞光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形式的融入与呈现,将传承千百年的文化艺术作品有机融合在节目中,既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又散发出浓浓的文化韵味。同时,传统文化理念的深度嵌入,将中国人的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以及勇敢、善良、自信、自强等等理念,通过综艺充分得到了展现。

  陈凌认为,艺术形式永远都是文化呈现的最佳载体,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关于文化探究类的综艺形式也在营造受众的沉浸式体验上下足了功夫。各地方卫视推出的以地域特色,尤其是以黄河流域文化的经典艺术形式为特点的节目,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特质结合的样本。

  目前,始于综艺却不止于综艺的文创产品的推出,以及网络传播介质的充分挖掘,使得受众年轻化、形式潮流化。国潮作为一种审美风格,其文化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体验感,尤其是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观者透过屏幕进行了时空穿越,更多表达出了文化带来的民族自信与自强。

  用更多元的方式平衡艺术与市场价值

  文化类综艺会不会因为过于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其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会不会失衡?吕昉告诉记者,不能因为趋同于市场的这种要求,就降低节目的艺术水准。现在综艺节目在经营上已经不完全依托于传统的广告形式,文化类节目的经营方向上,有很多可以去尝试和创新的地方,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端产生的新价值。

  王瑞光表示,艺术与市场具有内在同一性。抓住观众在艺术上的兴趣点,综艺节目可实现市场价值的有效转换。为此,应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发现和梳理观众的审美需求及其趣味,并进行艺术呈现;二是对审美趣味进行必要提升,并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三是将综艺节目放在文化复兴的大战略下进行关照和审视,并与大众民族自信心提升的心态相结合,实现与社会观念的有机对接和合理转换。

  陈凌则认为,在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值之间,我们要通过深耕艺术价值来获得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在当今经济社会深刻发展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其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道德精髓,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不满足于一时的声名鹊起,而应树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担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以文化使者的角色要求自己,让综艺栏目用内容打动观众、影响观众、塑造观众。

  未来综艺要做到观众与媒介的双重“破圈”

  未来,文化类节目该如何发展?吕昉坦言,从纯节目模式的角度上来讲,还有更多尝试的空间和可能性。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可以有文化的内核,综艺节目未来更重要的还是突出节目的实用性。只是传递给观众某种知识还远远不够,应该让这种知识在生活中有更多使用价值。比如《超级语文课》,在“双减”的背景下,一些优秀的语文老师把他们对“大语文”的认知,通过节目讲述了教学、学习方式,对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很有实用性,这也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王瑞光表示,未来的综艺节目,尤其是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深入细致挖掘传统,并结合当下的审美观念和需求,利用现代理念和方式进行创造性呈现。首先是观众的“破圈”,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既有市场细分的意识,又努力争取更广大人群,追求最大公约数,使传统文化的影响更为广泛。其次是媒介的“破圈”,持续推进跨平台跨媒介的传播,实现立体化传播。再就是国际传播上要持续用力。近年来,包括综艺类节目在内的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国际传播及其影响尚须加强。要持续推动综艺节目的对外传播,使其成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生动呈现。

  陈凌说:“这些综艺栏目好的口碑获得,不可否认是建立在大制作高投入的前提下。从艺术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最高效的可持续传播需要对品牌价值的深耕。比如持续的传播话题、题材选择的趣味以及角度的多元,更重要的是打通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个环节,形成衍生或者周边产品的持续推出,包括赛事、联名等活动的有效组织尝试。始于综艺而不止于栏目本身,用更加精准独特的切入点揭开中华传统文化庞大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又趣味无穷,这对于综艺栏目的制作团队以及传播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晓涵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