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都在追求“电影感”

2023-11-03 07:19:49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田艳敏

 网剧都在追求“电影感”

 《繁城之下》海报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任晓斐

  自从电影咖入局网剧,网剧的电影感便呼之欲出,从表演、美术、特效、视听语言等方方面面刷新着国产剧水准。但伴随而来的也有新问题,制作者把审美提升上来了,观众却不一定买账。很多人追剧就是图个乐呵,反被投喂艺术品,口碑两极分化。

  前不久高分收官的《繁城之下》就是个例子,豆瓣8.5的打分证明了它的品质。该剧为观众呈现了有时间厚度和市井生活真实度的悬疑感、“清明上河图式”的探案群像和写意水墨风格的东方古典美学氛围,并挖掘出深刻的人生思考,带给观众颇具启发的追剧体验。但一直到收官,站内热度也未突破25000,比不上稍早收官的喜剧《兰闺喜事》。

  类似的尴尬还有不少。

  今年初,《平原上的摩西》网剧版上线,一部只有6集的迷你悬疑剧,给观众的感觉却像是一部长达7个半小时的电影。相比“迷雾剧场”的其他热剧,《平原上的摩西》有些悄无声息,但是看过的观众几乎没人能否定它的好。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和场景还原,摄影、剪辑、音效等多种元素共同打造出来的视听体验,呈现出了国产剧中鲜有的电影质感。

  此外,腾讯视频重磅推出的“X剧场”,除了引发全民共振的《漫长的季节》,第二部开播作品《欢颜》也遇到了相似处境,不同的人得到的追剧体验不尽相同。有人用“高级”来形容它,也有人认为它“故作高深”;有人对它的慢节奏表示不满,也有人觉得它节奏太快,“才3集就下线12人”;有人不理解内在的逻辑,“为了三根金条死这么多人值得吗”,也有人在一群主角身上看到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纯粹。

  网剧的电影感,背后是台前幕后电影咖的加持。《繁城之下》请来了提名金马奖的剪辑师叶婉婷,《欢颜》集齐11位“影帝”大咖,张译、张鲁一、廖凡等随便一个拎出来都可以撑起一部电影的主角。《平原上的摩西》导演张大磊是国内外影展常客,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银熊奖。只要流量和钱到位了,电影导演拍网剧,那都不是事儿。

  除了用电影级的制作班底,这些网剧的故事也基本是按照电影的结构来配置。《欢颜》千里送金条本质上是部公路片,《繁城之下》《漫长的季节》都是用了两个时空的双线叙事,也是标准的电影结构。再加上复杂的镜头调度、严谨的服化道、对剧本的细致打磨、精致还原的场景,还有摄影、配乐层面的高配,让网剧在叙事节奏、镜头调度、美学色彩等维度全面升级,审美的高级感立现。

  高级感是有了,观众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节奏太慢,寓意太深,台词少,镜头看不懂……如此种种反馈,挑战着观众的看剧习惯。

  一方面,电影和剧集原本就是有“壁”的,电影注重电影语言,镜头本身会说话,台词很少,却能传递大量内容,但有些观众偏偏不想在“干饭时间”动脑,于是用脚投票弃剧。而且,电影的高级感常常意味着色调灰暗,在电影院的环境里尚且可以聚精会神去欣赏感悟,放在小屏幕上,体验感就降低了不少。另一方面,采用电影结构叙事也挑战观众的耐心,相比层层叠叠的铺垫,观众更想看到的是环环相扣,如果前期无法形成话题优势,观众早已经转而去追其他剧了。

  电影导演“下凡”执导网剧的一大把,“大小屏幕通吃”的却不多。王小帅、花箐执导的《八角亭谜雾》口碑参差不齐,差点毁了王小帅多年积攒的口碑;冯小刚的两部网剧作品《南辕北辙》《回响》也都不及预期,引发观众“廉颇老矣”的联想。相反,跨界而来的辛爽,接连带来了两部电影感十足的网剧作品,拍摄中保留了极高的信息密度,留下了很多隐喻性的镜头,恰到好处的主题曲也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这些对于网剧都是可贵的尝试。

  所谓“高级感”“电影感”,其实是剧方和平台希望传递给观众的一种高品质代名词,追求品质本身没有错,但网剧不能照搬电影,剧集本身内容过硬,可以锦上添花,剧集质量不过关也不能雪中送炭。在经历了数年的实验之后,希望“高级感”“电影感”不再只是一个宣传噱头,在借鉴电影技术和创作方法之后,要内化成网剧自身的语法体系,还要培养起自己的高品质观众。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