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带货能力震惊文学圈:文艺复兴靠网红?

2024-01-26 08:05:35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责任编辑:高原

  从热播剧《繁花》开始,文学在2024年大放异彩。1月23日晚上,董宇辉带货《人民文学》破圈。在顶流主播、顶级文学期刊和顶级作家的加持下,冷门话题登上热搜,4个小时创下近1700万元的销售战绩。这是继狂卖150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董宇辉创造的又一次奇迹。不仅刷新了人们对董宇辉带货能力的认知,也带动了人们对“文学复兴”的美好展望。

  “顶流”带货纯文学,是引领趋势,还是昙花一现,未来又将有多少大咖作家拥抱直播带货?新黄河对话业内人士,为大家答疑解惑。

  文学上一次这么火

  还是20世纪80年代

  还得是董宇辉,在前期没有过多宣传的前提下,无论是当时线上看直播的,还是后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这场直播的,都没有想到一场访谈会受到如此关注。1月23日晚8点,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来了几位新客人,他们是《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

  施战军说,这次的目的很简单,是为《人民文学》“寻亲”来了——希望为杂志找到更多、更好的读者,“找到更多能够和我们产生共情的读者。”而这也是与新中国同龄的国内顶级文学期刊首次以“带货”的形式出现在顶流主播的直播间。

  根据第三方平台蝉妈妈数据,当晚的访谈直播期间,“与辉同行”直播间人数保持在30万人以上,人气峰值达64.5万人。当天4个小时共计销售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这一成绩,创造了单品图书在东方甄选直播间销售的单场图书销量最高1000万的纪录,也是董宇辉在卖出150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又一次创造的出版奇迹。直播结束后,仍有不少网友闻讯而来下单,继续刷新着销售数据。

  直播间里谈文学,是件新鲜事,他们都聊了些什么?其实整场直播,董宇辉和几位嘉宾都没有推销这套期刊,更没有“准备手速上链接”的吆喝,只是围绕主题“我的文学之路”,带来了自己和文学、和《人民文学》的故事。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说,《人民文学》是作家群体内的一片写作高地,能够在《人民文学》上刊登作品对作家来说是一种高度的认可,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

  代表作《皮囊》的作家蔡崇达说:“文学拯救了我,像光一样带我穿透迷雾困难,照射到我身上。”他回忆了自己是如何从一名小镇青年成为作家的路程,不仅是5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更是《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所点亮的希望之路。

  “金句王”董宇辉亦是贡献了大量金句,让人按捺不住分享,比如“青春岁月里,我们曾以文学为名义相聚一堂,欢声笑语,后来我们都感受到了文学的恩惠,生命得以被照亮。”“我瘦弱地走在跌跌撞撞的暗处,无人问津,没有认同。直到文学让世界看到了我、了解了我。”“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段岁月,一本杂志。”“文学是能够点亮生活的,有的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时间长了,那么的琐碎,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值一提,文学就好像上面滴的那几滴蜂蜜一样,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两个小时的访谈,直播间里的文学青年无论青年老少,文学基因已然沸腾,用“剁手”来回馈真挚的分享。访谈结束,梁晓声紧紧握着董宇辉的手说,“咱们国家的作家已经够多了,但缺的是宇辉这样的宣传者和推广者。”

  还有一位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的评论被纷纷转发,他感叹道:“做梦都没想到,作家访谈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0万+。上次文学这么火,还是闪闪发光的(20世纪)80年代。”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长宋强表示,最后的数据也非常出乎自己意料,“《人民文学》杂志毕竟是个纯文学刊物,而且是一年一订的,文学的读者可能没有这么多,这是一件对文学界来说挺值得关注的事情。现在很多文学小说在市场上能卖个一两万册就很了不得了,一本刊物一下子卖8万套,非常了不起。”

  是文学的胜利还是商业的胜利?

  一场直播能说明什么?

  整个晚上,热爱文学的人几乎倾巢出动,曾经的文艺青年,现在的文艺中年、文艺老年,重新拾起对文学的渴望,那些年在邮局订《人民文学》或在图书馆看《人民文学》的记忆被唤醒,这次决定把《人民文学》搬回家。

  有人说:“此次直播成绩说明,文学的读者还在。关键在于文学怎样去寻找、去遇见、去重逢。”其中也有人肯定《人民文学》的姿态,“这是严肃文学拥抱读者的一次契机,只有永远和读者在一起,才拥有更长久、更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很多年轻的网友是第一次听说《人民文学》这本杂志和它背后的故事,果断选择下单支持。临近年关,退掉衣服购买《人民文学》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这场直播也引起了争议——一场直播结束后,买书和阅读的人能否实现转换,多少书将实现它的价值,又有多少书和杂志被放在书架上“吃灰”?如果买回去的书被当作废品卖掉,这场直播也只是商业的胜利。

  唱衰的主要论据是看直播的群体和阅读的群体是两拨人,一位网友说,“看直播的一般不读书,读书的一般不会看直播,这种销量只能是暂时的。”

  出版界人士却有不同意见。宋强表示,“刷视频的人读书,或者说读书的人刷视频,我觉得是不矛盾的。因为短视频是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阅读和看短视频都是人类获取知识或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两种人群不仅有交叉,而且不在少数,我们可以从刷视频的人里挖掘本来就喜欢读书的、愿意读书的人。”

  出版业内人士柏女士也表示赞同,“短视频和读书并不是二选一的存在,两者是有交叉的,毕竟社会进程已经发展到这里了,说读书的人不刷短视频,看短视频的人不读书,太过于绝对。”

  而从作者的角度,作品经常见诸文学期刊的青年作家林以昼认为,应该积极看待董宇辉带货《人民文学》,“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今年又有老牌文学期刊停刊的消息,我觉得这次带货的最大意义,是让大众了解到文学刊物还在存活,且依旧有不少写作者孜孜不倦地创作。文学创作不应该是关起门来过家家的小众爱好,更应该得到大众关注。尤其是在众人叫嚣‘文学已死’的年代,更应该与时俱进,让人看到文学刊物的活力与创新。或许其中的一些人订阅了也不会仔细研读,但就算偶尔翻上两页,也达到了陶冶的目的。此外,文学刊物卖得更好了,杂志社效益也能提高,相应的稿费估计也可以得到提升,所以对作者而言,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直播结束对出版界的启示

  2023年的“世界读书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

  这些书都从哪里购买的?据《2022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平台图书带货直播总时长874万小时,图书挂车短视频总播放量712亿次,直播和短视频所带动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均超过四成,抖音平台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京东发布的《2023线上图书消费观察》则显示,网购书籍中教辅书和童书销量最高;医学、绘画、电子与通信专业书销量增长最快;城乡人均购书量落差大。

  毫无疑问,《人民文学》与董宇辉的这场直播是出版界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图书电商的繁荣能和“文学复兴”直接挂钩吗?近年来,作家、学者进直播间卖书也算不上新鲜,梁晓声、阿来、毕淑敏、刘震云、马伯庸、易中天等都有过尝试,重要的是如何从爆红变长红。

  近年来文学已死、文学式微的声音时常传出,而此次直播无疑给守在直播间的众多文学创作者、出版界人士和文学读者打了一针“兴奋剂”,未来或将会有更多的顶级作家走进直播间,与读者大聊文学。宋强说,“作家拥抱互联网,我觉得这肯定是个趋势,也是好事儿,他们也要进入现代传媒的一个格局里来传播他们的作品,发出他们的声音啊,对文学当下的环境来说是一个新的变化,对作家的尝试也应该积极鼓励。”柏女士也提到,自己工作中所接触的很多作家都展现出积极拥抱互联网的态度,“作家们都是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所以对互联网、短视频都是比较开放的态度。”

  但与此同时,电商低折扣损害出版社利益的新闻也屡次见诸报端。柏女士表示,眼下出版社选择电商是“活下去”的必经之路。“因为短视频聚集了大量的流量,电商只能靠价格战来获得更多的流量或者主动权。而对于出版社而言,选择了短视频渠道卖货,除了要让利消费者,还要付达人佣金,供应链也全部由出版社承担,意味着出版社的利润被挤压得更严重。”不过她表示,尽管利润极低,但大部分出版社依然是赚钱的,“线下销售利润高,但销售数量非常少,出版社要活下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现在就断言这场直播具有划时代意义,或许还为时尚早。宋强客观地表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文艺复兴的开始,因为这本杂志卖了8万套,几十万册,相对于我们整个中国的广大人群来说,量还是很小。但是它倡导了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导向,就是这些流量博主愿意去推荐一些真正的好书、真正的纯文学作品,我觉得这个趋势是非常好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未来是可期的。”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