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2024-05-22 08:46:2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家莉

责任编辑:田艳敏

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关友声先生是盐商子弟,出身于富裕家庭;他还是一位全才的艺术家:他能诗善文会唱,除了书画之外,在诗词、琴棋、京剧等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

  16岁时,关友声便展现出了超过常人的艺术天赋。

  采访时,他的儿子关天骏告诉记者,父亲博闻强记,天生好学,天赋过人,早年时候甚至背过字典。

  关友声先生逝世时65岁,创作盛年离世,令人惋惜。

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山水》

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富春山上》

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江中独钓》

从盐商子弟到一代艺术大师——国画大师关友声的璀璨人生

  《牧牛图》

  老舍眼里“可爱的人”

  老舍先生曾评价关友声的作品“笔墨深厚而灵动,深厚使人神凝,灵动使人气爽”。这一评价不仅凸显了关友声画作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老舍先生对他画技的赞赏。

  20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与同样在此地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关友声相识。由于彼此住得近,且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老舍先生时常去关家,或看其作画,或下棋聊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舍对关有声的描写格外生动:“友声是个可爱的人,他很有趣,乍一看,他是少年老成,胖胖的,和和气气的,非常的温厚。哪知道,他心中却有许多玩意儿。他会唱,善弈,能写,精于绘画……”老舍先生还认为他温善,不露名士的气派,“他背地里下功夫,一声不发,你非和他很熟识了,总不会知道他有才分。和他摆盘棋就晓得他的厉害了,虽然他不以为这有什么了不得。”

  与方荣翔的师生之谊

  京剧大家方荣翔曾拜关友声为师,学习写字、画画。那时候,关老的家还在饮虎池附近,离京剧团所在的上新街不远,方荣翔时常登门求教。他们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也不是一般的上课,而是两种艺术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他们常常会对唱。关友声是票友,不拘一格,时而唱旦,时而唱生,时而黑头,时而青衣,每逢周日,热闹非凡。唱得兴起时,他又欣然执笔作画。据关天骏讲,父亲曾为方荣翔画了一幅山水画,画中云山回荡,一人仰首向天,似乎在练嗓子。并题“荡气回声”四个字,似有暗示学艺练功之意。有一次,他们两人在一起对唱,关友声来了兴致便铺开宣纸,为方荣翔题写了一副对联。

  古人说,“画者,文之极也”,诚如斯言。方荣翔曾回忆说:“30年代关先生曾与李苦禅先生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票串《清风寨》,至今知者莫不交口赞誉,先生唱、念、做、打臻于完美。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人,而且他也切实地下过苦功。”

  在山东艺专教国画的时候,关友声的课堂上特别活跃,他常常讲着讲着课,就把话题拉到京戏上来,情不自禁时,就会喊上几嗓子,随性而洒脱。

  与张大千亦师亦友

  1935年,29岁的关友声南行,其间结识了当时最活跃的中西画画家,如吴湖帆、徐悲鸿、傅抱石、刘海粟、谢稚柳、陈之佛、李毅士等一代名流。彼时,他创作的《黄山写生册》得到张大千的盛赞,黄山之行也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丰富源泉。此后,与张大千往来增多,并成为挚友。1937年,张大千携何海霞游居于嘤园。1938年,关友声赴京与张大千一起畅谈艺术,交流创作心得。他们同起居、共创作,相见恨晚。

  抗战时期,张大千因抵制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断然拒绝日寇所“借”明清书画的无理要求,于1938年被抓进日本宪兵队。得知此消息后,关友声立刻携重金,从济南赶赴北京营救。之后,他又在遍体鳞伤的张大千身边侍奉他养病,达半月之久。

  临别时,张大千将自己收藏的高凤翰(乾隆时期山东著名画家)赠郑板桥的花卉卷送给关友声,以古人交往比喻二人的友谊,并在画上题诗。没想到这幅画却成为他们永诀的留念。

  在张大千的影响下,关友声逐渐从“元四家”的风格转向了石涛的笔墨,开始将山水画的构图简化,着重表现山石的线条,注重表现自然风光的神韵。这种艺术上的交流和互相影响,使得他们的艺术造诣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衣钵传承,师者之风

  关友声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上。作为一名教育家,关友声对待教学非常认真。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他是一位充满艺术魅力和人生智慧的导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学生王广才分配到青海后,遇到艺术创作上的困惑无处请教时,时常致函先生,关友声每一次都复长信一一解答。

  提到老师关友声,学生刘曦林感慨万千。他说:“先生不仅在艺术上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教诲,在生活中更是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和情感。”他毕业作品幸得先生在背景上加了一片远松,并题写“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画题,成为“点睛之笔”。若没有先生为作品“补气”、“灌顶”,那张画就立不大住。

  刘曦林不仅在艺术上继承了关友声的精髓,在生活中也秉承了老师的品质和精神。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师生间的佳话,更是艺术传承的一个缩影。

  一代才情大家,浩气长存

  谈到关友声先生,今人仅知其字其画,却不知他还是一位诗人。刘曦林曾说,读先生20世纪40年代所出的《嘤园词》,可谓“根于性发为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934年,年仅28岁的关友声便由北平京城书局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画集《关友声画集》。这本画集由于右任题签,老舍写序。自此,他卓越的艺术才情开始逐渐显现。

  关友声的艺术成就卓越且丰富多样,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山水画笔墨深厚、清新澹逸,既有古人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深得赞誉。

  20世纪30年代,关友声曾与京剧改革家王泊生同编《岳飞》长剧,公演于山东实验剧院,开京剧改革之先河。他在山东艺专(即今山东艺术学院)曾开《国画与京剧》的讲座,还与梅兰芳、裘盛戎等名角交好。

  关友声不幸去世后,有许多作品未来得及落款,其子关天骏用几年的时间整理父亲的遗作,并将未能题款的部分作品请黑伯龙、启功、张伯驹、谢稚柳、唐云等名家为作品题款,得以完整地呈现给后人。其中一幅作品,是黑伯龙离世前题写的,成为最珍贵的纪念。

作者:王家莉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