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汉代人一起赏月

2024-09-20 11:05:51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徐敏

责任编辑:李欢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300年前,自从李白端着一杯清酒对着明月发出这样古今交融的感慨,每当人们抬头仰望圆月,似乎总是这句诗最能表达人间赏月的唏嘘。浩渺的苍穹,无穷的时间与空间,无尽的人事代谢,都在李白的这句诗里。往后的几百年中,直到潇洒自适的天才苏轼横空出世,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写出了可以与“今月古人”相互辉映的句子。

  又是一年中秋节,抬头望月,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慨?是不是又想起了李白所感慨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细想起来,这其实是一种奇妙的古今勾连,那些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啊。如此,不妨让我们循着纪录片《你是什么样的龙》,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一起看月亮的阴晴圆缺。

  纪录片《你是什么样的龙》是一部讲述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纪录片,从文物、考古、神话、民俗、文学、科技等方向,寻找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龙,进而挖掘中华民族的精神宇宙。其中,纪录片探索了龙与星宿、月亮、民族融合等话题的关系,呈现了一个知识密度极大的文化空间。其中第一集《星空发现龙》中讲述了汉代人对月亮、月亮与龙的关系的认知。

和汉代人一起赏月

  古时候人们发现,月亮每二十八天循环一轮阴晴圆缺。看着圆月,他们想到了很多浪漫的故事。汉代人用朴素的图画来呈现他们对月亮的想象,他们画一个圆,在里面画上蟾蜍、桂树,以此来表示月亮。这是学者们通过考古资料得出的结论,如收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西汉时期“卜千秋墓”的月亮石刻,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东汉时期的“渠树壕汉墓天文图”中的月亮,都清晰地显示了汉代人心目中的月亮。

  纪录片还通过汉代壁画展现汉代人眼中的夜空:蟾蜍在月亮上,金乌在太阳上。捧月的是女娲,捧日的是伏羲,画面中还有奔月的嫦娥。那个时代人们留下的月亮的印迹多是一轮圆月,不过也有弯月。如湖南博物院收藏的西汉时期的马王堆T形帛画中的月亮,就是女神托举着一钩弯月。

  负责每天观察月亮的汉代人发现,月亮每天总会经过一片固定的星区。星星好似天区的主人,招待月亮留宿,称为“月舍”。人们把星星每晚的脚步画出轨迹,称最直的那条为天赤道,太阳一年走过的路径称为黄道。而月亮留宿的地方就在天赤道和黄道附近,月亮圆缺的一个轮回是二十八夜,就住这二十八星宿。这一切与龙又有什么关系呢?苍龙,是其中从东方升起的七个星宿。

  南阳汉画馆收藏了一幅东汉时期的“月行苍龙”的画像石拓片。从这幅拓片中可以看出,一轮满月中有玉兔蟾蜍,周边环绕东方苍龙星宿。苍龙依旧,周而复始,每二十八天陪伴一趟月亮的阴晴圆缺。这是汉代先民对星空的浪漫而又有科学色彩的想象。

  尽管讲了很多汉代的月亮,《你是什么样的龙》还是一部以龙为主题的纪录片。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的知识含量非常高,并且很多均是专业学者的专业讲述。比如,追溯龙的形成时,纪录片引用了闻一多在《伏羲考》中的考据:“龙图腾,它的局部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部落林立的时代,其中以蛇图腾最为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很多部落的结果。”

  再如,古今“龙抬头”的时间是一样的吗?片中呈现,借助天文软件,研究人员计算出古代“龙抬头”的时间。6500年前,“龙抬头”星象大约出现在太阳历1月20日;2000年前,“龙抬头”大约在2月22日;600年前,大约在3月8日;而2024年,“龙抬头”的时间是3月20日。由于岁差,“龙抬头”的日子在逐年后移。用网友的话说,真是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

  这部纪录片的“画风”也值得一提。看罢《你是什么样的龙》,观众会想起2023年播出的一档纪录片《山海经奇》,两部片子风格十分相似。《你是什么样的龙》除了常规拍摄的镜头之外,还大量使用动画设计、光影秀等多种表现来讲述与龙相关的话题,让观众得以在形象生动的画面中获知天文和文化知识,并且由此构建出一个自由芜杂、异想天开又浪漫奇诡的世界。

原标题:和汉代人一起赏月

值班主任:田艳敏

作者:徐敏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