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盗版泛滥、运营“私服” 降妖伏魔游法可依

2024-10-25 10:58:2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晓菲

责任编辑:李欢

  火爆出圈的《黑神话:悟空》席卷了全球热销榜单,这一现象级作品让游戏业得到了空前关注,也为游戏关联的产业链打开了广阔市场。但这股热潮背后同样不能回避的,是盗版泛滥、运营“私服”、借机诈骗等非法行为的层出不穷。今天,本报邀请检察官们一起谈谈,如何用好法律这根“金箍棒”,降服游戏路上的“妖魔鬼怪”——

  招式一 打假“美猴王”

  《黑神话·悟空》让使用游戏素材制作的周边产品炙手可热,“国潮黑神话悟空金甲大圣模型”等大量DIY手办在电商平台销售,有的在外观上与官方正版相差无几。特别是官方出品的一款包含“天命人”手办的实体收藏礼盒刚上线就被粉丝抢光,但在电商购物平台上,标注“原版1:1复刻”“同款复原”的该款典藏手办比比皆是。

  检察官 说法

  槐荫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吴玉青:流量红利与侵权风险并存,跟风制作、售卖、购买《黑神话:悟空》游戏周边产品需谨慎。

  据了解,《黑神话:悟空》游戏的开发公司已经为10余项游戏软件申请了版权登记保护,另外游戏中原创的主角、怪物的造型,场景,剧情,音乐、音效等原创内容也都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售卖相关产品,涉嫌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不仅会对卖家的信誉造成损害,还可能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而电商平台在明知或应知平台上有售卖盗版周边的行为而不主动采取必要措施的情况下,也涉嫌侵权,可能面临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承担过错责任。

  作为游戏玩家,在购买游戏及其游戏周边产品时,应优先选择官方渠道,注意确认卖家是否拥有有效授权、查看产品质量和用户评价、了解退货政策等,并积极举报侵权行为,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维护健康的版权市场。

  招式二 护“桃”惩盗行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和线上购物平台搜索《黑神话:悟空》,售卖盗版游戏服务的商家为数不少,这些商品的链接后面大多标注了“自动发货,下载即玩”字样,售价只有几十元,有的甚至最低1分钱就能“畅玩黑悟空”。部分商家为了规避监管还故意写错游戏名称,销量高的店铺已成功拼单几千次。窃取了他人智慧果实的“偷桃”行为,也被称为天命人难以自渡的“第八十二难”。

  检察官 说法

  天桥区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 刘淑娥:目前游戏IP保护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保护、商标法保护、专利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等方面。售卖盗版游戏侵犯了游戏开发商对其游戏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如果盗版游戏使用了游戏开发商的商标,还可能侵犯其商标专用权。

  盗版者需要向游戏开发商赔偿因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面临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以盈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要因为盗版便宜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就购买盗版游戏或软件,这不但影响了开发者或厂商的利益,减少其对新游戏的投入以及创新的动力,还可能因为盗版产品无法保证质量,玩家因此遭受其他损失而得不偿失。因此,呼吁游戏爱好者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拒绝购买盗版,从我做起。

  招式三 斩“山王”之患

  网络游戏发展迅猛,业界利润随之暴涨,有人因此“眼红”走上了“邪门歪道”。李某贺等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非法获取某游戏源代码,租赁服务器搭建游戏,并修改游戏装备、任务参数等部分游戏源代码以吸引玩家。同时,租赁支付平台,收取玩家充值获利。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李某贺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不等,罚金78000元至6000元不等。

  检察官 说法

  槐荫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吴玉青: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竞入亚、EDG夺冠意味着电竞网游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兴领域,涉及群体越来越广泛,涉及利益也越来越深入,随之而来的侵权违法犯罪行为也更加复杂多样,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更加强烈和紧迫。

  运营“私服”,通常是指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以非法途径获取游戏源代码,在服务器上私自架设并运营网络游戏的行为。大量玩家使用“私服”体验游戏、使用“外挂”软件降低游戏升级难度、加速消耗游戏体验感、虹吸玩家损害“官服”利益,不仅侵犯了正版游戏运营商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于无声处滋生蔓延,已经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如同占山为王的妖精一般为祸一方。

  为实现对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的保护,检察机关对达不到追诉标准的,建议移送行政部门处理,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衔接;向著作权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加大对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主动回访,帮助涉案企业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招式四 智破“小雷音”

  本以为捡到了便宜,却没想遇到了处心积虑的骗子。臧某玩手游时间不长,急切地想要升级游戏账号,恰巧在微信群中看到了拥有最高等级、最强战绩、稀有装备的“高能玩家”孙某低价出售账号的信息。在经过一番“豪爽”的承诺和“还有其他老板着急要这个号”的诱惑之下,臧某通过转账支付孙某3500元,在让孙某配合绑定游戏账号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法院以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罪判处孙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检察官 说法

  天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袁菁:在网络游戏热潮日渐火爆的当下,不少诈骗人员利用玩家想要提升游戏体验的迫切需要层层设局,热衷游戏的玩家被假象蒙蔽了双眼,掉入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

  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可以依照诈骗罪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诈骗和“买卖游戏装备”挂钩,将犯罪之手伸向网络游戏玩家,通过各种非法方式诈骗游戏玩家的钱财,严重危害了正常的网络交易秩序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检察官提醒,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买卖游戏道具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在充满迷惑性的虚假陷阱前,像孙悟空在误入小雷音寺时凭借火眼金睛和敏锐的洞察力不被表象所惑,时刻保持理性,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交易并进行举报。

  招式五 “庄”中拒诱惑

  “熊孩子”偷偷氪金屡见不鲜,但有些消费真的就是孩子所为吗?一位女士将一家游戏商家诉至法院,声称女儿小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游戏充值70多笔,要求退还游戏充值金额。审理发现,案涉游戏绑定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平常由小丽母亲实际使用。游戏账号注册当天,该账号通过微信充值了520元,其他的充值时间中有工作日的白天,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正在上学。银行卡流水也显示,在微信充值游戏金额前,曾多次从支付宝账户提取相应金额至银行卡账户,再通过微信支付充值到游戏账户。因此对其诉求法院依法不予支持。

  检察官 说法

  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鹿佳男:近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的现象频现。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往往仅凭一时兴趣而盲目消费,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形下,认定未成年人的行为无效,游戏商家应当返还相应充值金额,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然而,商家退还游戏充值款项的前提,必须是消费行为确由未成年人独立完成,法律的保护与网络平台针对未成年人提供的充值退款便捷措施,绝不能成为成年人冲动消费后的退路或借口。

  玩家想要获得更高的游戏体验,充值升级就成了最便捷的手段。但当游戏充值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甚至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挽回损失时,我们不得不敲响警钟。就像猪八戒在高老庄中因一时冲动暴露本性,险些惹出祸事。成年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需为自身行为承担应有责任。面对线上娱乐活动,应保持理性态度抵抗诱惑,适度消费,拒绝盲目充值,避免冲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招式六 咒束“红孩儿”

  冒用长辈的手机和身份证注册账号、屡禁难止的游戏租售号灰产、利用“黑科技”破解人脸认证……未成年人保护是游戏产业难以绕过的话题。成某购买了大量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动态视频的个人信息,通过特殊运作解锁了某些平台的人脸识别程序,进而注册游戏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在半年多时间内非法获利1.4万余元,被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

  检察官 说法

  济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范晓静:《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每周五、六、日及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但实践中有不法分子盯上了其中的利益空间,通过买卖个人信息、出租游戏账号等操作,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提供了“便利”。

  针对这些现象,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模式设置要求,堵住未成年人不规范接触网络的技术漏洞,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同时,对于未成年人不规范接触网络的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念好“紧箍咒”,对违法购买行为坚决说“不”,铲除灰色产业的滋生土壤。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一条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因此,应杜绝提供本人或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帮助未成年人完成实名认证、提供以完成实名认证账号或帮助未成年人通过人脸识别等身份核验机制等行为,做好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过程中的守门人。

作者:王晓菲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