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去大半,在社交平台上,众多影视取景地晋升旅游热门地,为了接住这把“火”,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政策信息发布交流会上,八省市广电局负责人亲自上台吆喝,宣传本地影视拍摄好政策。各地文旅铆足劲在“影视+文旅”赛道掘金,从“网红”到“长红”还有几步路要走?
为一部剧打卡一座城
《狂飙》的爆火,让江门在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日均旅游综合收入超2.1亿元;《繁花》的热播,带动了上海黄河路的旅游搜索热度;自《我的阿勒泰》播出以来,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巴河县等地高居旅游人气榜单,旅游人数同比增长80%以上,旅游相关收入同比增长90%以上;《去有风的地方》开拍前,取景地游客日流量小于20人,剧集播出后,当地日均旅游人数呈几何级增长。除此之外,还有《长月烬明》之于蚌埠,《追光的日子》之于惠州,《偷偷藏不住》之于厦门,《微暗之火》之于婺源,这些都成了影视文旅双向奔赴的成功案例。
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输入“取景地”“外景地”等关键词,会出现很多影视打卡地,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的驴友不在少数。
比如颇受影视剧青睐的福建。东山岛是《左耳》《炽道》等热剧取景地,闽南风格的红砖骑楼和海边美景吸引很多剧迷打卡;因为一部《春色寄情人》,泉州成为众多游客感受慢节奏小镇生活的目的地;还有被《偷偷藏不住》带火的厦门,onlyone望海咖啡厅因海景和爱心阶梯成了热门打卡点。
浙江丽水,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宝藏小城,近年来在多部热门剧集的加持下,已经从小众旅行目的地变成热门旅行地。单是今年播出的S+剧集就有《与凤行》《庆余年2》《柳舟记》等,取景地包括缙云仙都、雁荡山等地,正在热映的李玉刚首部导演作品《云上的云》也选择了在丽水取景。
电视剧+文旅现阶段有三种模式。一是爆款剧引领,激发潜在的旅游红利;二是好剧好景相得益彰,实现了“1+1>2”的效果;三是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在山东,今年也在增加新的文旅+影视城市案例,几乎涵盖了三种模式。
曾经是众多国产影视剧取景地的青岛,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青岛影视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电影制作的重要基地之一,今年位列票房前三名的《热辣滚烫》《抓娃娃》都是拍摄于此。红色资源丰富的临沂则是全国的“红色影视重镇”,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是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被誉为“山村好莱坞”。随着央视年代大剧《南来北往》的热播,位于潍坊市坊子区的坊茨小镇作为剧中主要外景拍摄地火热出圈。最近,由赵今麦、张凌赫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樱桃琥珀》,正在威海拍摄的信息刷爆朋友圈,相信剧播之后将为威海这座海滨小城的文旅热再添一把火。而距离北京具有交通优势的德州正在大力推广乐陵影视城,打造“南横店、北乐陵”的新格局,今年开园以来的两部大剧《国色芳华》和《唐人街探案1900》奠定了高起点,周润发带领德州跑友晨跑在短视频平台刷屏。
各地支持影视发展上“大招”
今年开年,着眼于微短剧的火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了8大创作方向,一大批文旅+微短剧推向市场。不久前,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政策信息发布交流会在北京举办,各地为鼓励影视发展又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和支持政策“上大分”。
《繁花》的火爆得益于十年前上海成立的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接下来,上海将继续打响“沪产电视剧”品牌,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在资金、产业链等各方面全面升级,为影视发展提质增效。
江苏提出全面压缩行政审批和专家审核周期,承诺“首轮审查周期不超过20日”。另外,省市级政府和省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均实施了全程覆盖的扶持奖励举措,创作拍摄最高扶持1000万元,播出最高奖励500万元,获奖最高奖励300万元,无锡市对新增头部平台型投资项目最高扶持1亿元。
浙江的“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也十分具有吸引力。为打响“浙产好剧”品牌,浙江省出台了省市县联动全流程服务的立体扶持政策,采取了前扶、中补和后奖的模式,全面扶持影视剧精品创作。
福建给出的承诺是,“高效协审,让拍摄服务尽在‘掌’中”。建立高效协审机制,将电视剧审查时限压缩至法规的1/3。为剧组来闽拍剧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并上线“拍在福建·影视剧拍摄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
山东除了推行“极简办”,还有更多税收优惠。提出了统一规范“标准办”、流程再造“极简办”,积极推进“免证办”“减证办”,推进高频事项“提级办”、靠前服务“安心办”。此外,认真执行《关于延续实施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等税费优惠减免政策,在5年优惠期内可减免约5亿元。在这场交流会之前,烟台还印发了《烟台市关于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推出的政策中设置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奖励机制,如:对在烟台取景并获得国内外知名影视大奖的优秀作品,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四川省在资金政策上力度更为诱人。2021年5月,四川省就出台了《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年度预算规模为3亿元。今年1月,又将网络影视剧、纪录片等纳入“3个亿”扶持和奖励范围,对各题材、各类型的影视作品进行省市县联动资金扶持,每部电视剧最高可获2780万元。
从“网红”到“长红”还需几步走
“四川一部剧的扶持加奖励最高可达2780万元”的重磅消息传开了,去年热播的《故乡,别来无恙》以及今年暑期档的《边水往事》,这些剧集或是在成都拍摄,或是在四川立项,跟当地的政策扶持有很大关系。
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斌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都在出台政策,但是能够像四川省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在全国来说数目应该是最大的。”据他了解,过去三年里,很多企业到四川来拍摄、立项,或开公司,把四川的好故事带到了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所以从人才、作品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上来讲的话,四川的收获都非常大,光是去年到四川来拍摄的剧组就有80多个。”
单是有资金支持还不够,一座城市能否吸引剧组,还要考虑很多因素。赵斌认为,其中最主要的两点是这座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和可供剧组选择拍摄的场景,能否满足剧组的基本需求;其次,交通也很重要,以成都为例,在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内覆盖的半径里面可以到达的点位非常丰富,所以从剧组取景的角度来讲,转场方便,可以同时集纳很多有特色的景,拍摄成本就会降低;第三,就是服务配套,涵盖剧组的吃住行服化道,以及延展出来的相应的报批手续等。
国产剧“影视+”在各个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成功案例,而成功的核心无不是“好故事”,无论是“+文旅”还是“+演艺”,都要靠优秀作品实现。赵斌本人的职业经历十分丰富,从媒体到影视行业,又通过人才引进回到成都,在“文旅+影视”方面很有发言权。他也发现,全国有不少文旅企业在近两年呈现出一个共同的新特点,就是开始打造自己的影视专业团队,“除了我们成都,济南文旅、长春文旅都在打造影视板块,成了一股影视行业里的新兴力量。影视剧的创作还是要以讲好故事为基础,我们需要把线下的文旅资源和线上的影视资源进行相互导流,然后双向奔赴。不管是文旅端,还是影视端,都需要好故事,大家不谋而合,创造了一个起点。”
影视剧爆火只是文旅发展的契机,“从网红到长红”是摆在很多影视取景地面前的课题。赵斌结合自身经验提供了两点建议,“一个是对本地文化充分发掘,和影视充分融合;第二,是为影视端在早期创作和设计的时候提供一个规划先行的观念,把我们需要承载的城市IP,巧妙植入到影视剧当中,为后期的线下文旅联动、展览、文创品演绎等的培育孵化打开一个窗口。”此外,他还提出要多打组合拳,让更多的影视剧为线下文旅服务,诞生多种消费新场景,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为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多的主动权。(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任晓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