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已经留意到,今天的很多长剧就像是延时了的短剧,密集地堆“梗”,连续地制造“冲突”并迅速解决冲突,剧情反转再反转。这些长剧不再像以前那样细水长流地讲故事,也不再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与短剧相比,长剧的“长”就这样停留在了字面上。
近几年来,短剧崛起,占领了人们的手机屏幕。剧情简单易懂,反转意料之中,可越是这样让观众有掌控感的剧集就越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显然,不少长剧也迅速掌握了这一方法论,聚焦霸总、复仇、大女主,不作铺垫,不讲逻辑,问就是男女主角的宿命。另外,在这些剧中,穿越已经成为过去式,就地重生才是新流行。
最近热播的一些长剧中都可以看到短剧的这些元素,比如话题度颇高的《九重紫》。众所周知,不同制作规格的影视剧被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比如S级,往往制作水准高,演员阵容强,宣推资源丰富,而A级则稍逊一筹。《九重紫》便是一部A级制作,但是它的播出效果却不输S级,成为2024腾讯视频第八部站内热度30000的剧集,另外七部包括观众熟悉的《繁花》《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等。《九重紫》的成功有诸多因素,短剧方法论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生、复仇这些元素当然不可或缺,剧情紧凑、转场巧妙也是加分项。
事实上,不仅是《九重紫》,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影视剧,将短剧元素注入长剧,似乎已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达成共识。比如韩剧《现在拨打的电话》,据流媒体奈飞的数据,首播后便进入了全球排行榜的前十名。这部剧同样运用了诸多短剧元素,人物标签鲜明,剧情紧张刺激,精巧的剪辑更是为之增添了悬疑气氛,而几乎每一位看这部剧的观众都能够厘清它的爱情线,推测它的大结局。更早之前的《黑暗荣耀》《财阀家的小儿子》等,同样可见短剧的影子,重生、复仇的模式屡试不爽,快节奏的剧情迎合了观众快节奏的观剧习惯。
如果仅仅从一时的收视效果来看,长剧的短剧化是成功的。在这个注意力不断被稀释的网络时代,这些长剧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观众的注意,并留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它们无意向观众娓娓道来一切来龙去脉,也不想为观众制造出乎意料的结局,它们就是要把观众能够掌控的、能够解压的东西推到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一种爽快的情绪价值。
但从长远来看,长剧的短剧化或许要警惕许多问题,比如观众的审美疲惫。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短剧化的长剧往往缺乏现实支撑,也就很难贴近生活,因此其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也是短暂的,无法持久。另外,短剧的元素有限,长剧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只能在技术上继续创新,比如运镜、转场等。观众初看会觉得这样的“炫技”很精彩,但是看多了大量的相似之作后难免会产生疲惫感。更重要的是,长剧的短剧化将长剧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了每一集的时间长度上,失去了长剧应有的内核和气象。
事实上,早在短剧化的长剧出现之前,一些经典的长剧作品便在社交网络上被二次加工为短剧,几十分钟的剧情被浓缩在几分钟里。在大数据帮助下,影视剧制作者一早就发现了观众对剧情和时长的偏好,可这并不是全部,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喜欢短剧化的长剧,也不是所有的长剧都应该短剧化。正在播出的《我是刑警》是一部扎实的长剧,推动剧情进展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以短剧的形式突出或者略过。早先播出的《甄嬛传》经过了无数次短剧化的二次创作,也经过了弹幕对剧情的解构,但它依然是一部耐看的长剧,而且让观众常看常新。
如果想真正留住观众,短剧化的长剧要走的路还很长。对一部长剧来说,能够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固然好,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也很重要,即便是对那些架空的古装剧来说,它们也并非脱离“今”而悬浮于“古”。长剧应采短剧之长,而非全然短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