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10-18 06:50:1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杨晨 通讯员杨婷婷

责任编辑:颜甲

盛会启幕,融媒出击!济南报业“京济联动” 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

  奋进新征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是济南政法始终不变的工作理念。全市政法机关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法保障。

  核心阅读

  今天的济南,平安,如此清晰可见;幸福,如此真实可感。作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和毒情最轻的重点城市,济南在全国公共安全满意度测评中,连续5年位列前十,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在城乡安宁、群众安乐背后,是济南市政法机关在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新征程中奋力起航,以忠诚担当守护济南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生动实践。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在泉城广场举行。

  人民至上 筑牢平安之基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泉城今朝更繁华,平安是这座城市发展最令人安心的那抹底色。平安济南造就的稳定社会环境、安全治安环境和良好法治环境,成为济南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坚强基石。

  扫黑除恶始终在路上。2018年1月至2020年底,我市开展了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打好“五大战役”,打掉涉黑组织25个、涉恶犯罪集团63个,判决黑恶案件141件707人,有效铲除了黑恶势力,改善了社会治安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2021年以来,我市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六大机制”,认真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不断健全完善防范打击黑恶犯罪长效机制,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带动了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六集大型宣传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采用我市相关经验。我市打掉的全省首例“套路搬”涉恶势力犯罪案件,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央电视台3个频道5个栏目连续报道,被最高检写入2021年全国两会报告。

  筑牢养老反诈的坚实堤坝。自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进行了一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整体战、主动战、攻坚战。经过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全市共打掉团伙36个,破获案件4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0人,逮捕48人,起诉66人,判决案件12起31人,追赃4.14亿元,破案率99.79%,追赃挽损率64%……一批欺诈老年人的违法犯罪被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力遏制,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组织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9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织密防护网守好养老钱》的文章,点赞济南养老反诈宣传工作。我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充分肯定。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市委政法委认真落实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要求,牵头成立核酸检测追检专班,按照“全员追踪、不漏一人、补检到位、分类反馈”的工作原则,坚持精准追检、动态清零,最大限度提升核酸检测覆盖面,坚决防止疫情出现规模性反弹,有效服务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通过网格化追检模式,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政法力量。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开展养老反诈宣传。

  创新治理 奏响善治强音

  城市有生命,治理有活力。

  活力,是美好城市的生命力,它提升城市幸福感,增进每个人的凝聚力,吸引每个奋斗者为之驻留坚守。济南正是这样一个吐纳呼吸有韵律、脉搏起伏有节奏、机体运行有活力的城市。

  作为一个健康运行的城市治理机体,济南创新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我市全面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155N”(一体创建、五大工程、五治并重)工作体系,全市先后培育了“全科网格”、“网格学院”、“智慧安防小区”、“精防保”管控、“敞亮工程”、“五心合一”服务、“儒家学堂”、“E锦水”、“一网兜到底”、“党建超市”、“唐王大碗茶”、“荷之和”慧调解等治理典型,实现了“区县有品牌、部门有亮点、街镇有特色”……一块块市域社会治理“试验田”茁壮成长,一项项经验总结从“盆景”巧变“风景”,2021年度在全省专项考核中位列第一档次,连年跻身“全国最安全城市”,政法数字化工作在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中获“智优奖”,全市上下一心、合力绘就社会共治同心圆,擘画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济南样本”。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警用智能巡逻机器人在街头执勤。

  织密“小网格”,服务“大治理”。

  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数字化”模式,做实12584个基础网格、3875个专属网格,千万人口信息实现落格进楼,全力守护社会安定、筑牢平安根基。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正是济南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重要举措。为实现网格员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济南市从宏观布局、微观落实上狠下功夫。

  在宏观布局上,全市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和10个平安建设专项工作组,建立了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将市域社会治理任务细化为358项指标,分解落实到62家市级部门单位和各区县,实行任务“清单化”推进落实。目前,市、区县、街镇三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100%。

  在微观执行上,我市以天桥区为试点,制定出台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从网格划分、事项清单、运行机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等11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让全市所有的基层网格在运行中有章可循。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驾驶舱”。

  如今在济南,哪里有问题,网格化服务管理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不满意事项,网格员就出现在哪里。各项服务管理力量和资源在网格中加强、汇聚到基层,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筑牢“智慧防线”,守护一方平安。

  智慧赋能社会治理,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我市紧紧围绕数字济南建设战略部署,坚持以智促治,以社会治理数字化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全面感知、数据融合、智能分析、统筹共建、协作共享”的社会运行形态,高质量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为“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注入“数字动力”。

  智慧赋能社会治理,要在实战中检验成效。5月9日,一名网上在逃人员在出入济南市某小区时触发智慧安防,济南市公安局“智瞳系统”立即报警,警方迅速出击将其抓获。这也成为我市智慧赋能社会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战斗力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

  聚焦即时防控,不断加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实现对社区治安管理要素的动态感知。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完成智慧安防小区3427个,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济南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普法宣传。

  法治引领 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到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

  “万警进万企”行动,是济南政法系统贯彻落实“六保”“六稳”任务,主动深入企业发展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的一项为民服务实践活动,更是发挥政法力量服务优势,为企业“撑腰鼓劲”,为其在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这项工作始于2020年,已从重点解决疫情影响冲击大背景下企业合同纠纷和劳资纠纷增多、企业涉法风险凸显等突出问题的一项应急性阶段性工作,逐步发展为政法机关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一项综合性常态化服务举措。统计数据显示,该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共组建服务团队1354个,对接服务企业1.2万余家,解决诉求10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件,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结合省委政法委部署开展的“政法为民36件实事”和市委政法委开展的“四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万警进万企”行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发展,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实效进一步彰显,逐步成为济南政法系统服务企业、保障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牢“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使命担当,凝心聚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具体成效方面:一是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市公安局持续开展涉企案件“攻坚行动”,330起涉企案件全部侦破,挽回企业经济损失5.9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各类商事案件24141件,审结破产、强制清算案件89件,盘活不良资产1.9亿元,为小微企业执结拖欠款9.5亿元。市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打击涉企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惩涉企犯罪。二是公平正义更加充分彰显。市司法局推动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对涉案企业人员不捕296人、不诉395人,提出适用缓刑建议433人,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不利影响。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检查,帮助3400余家企业解决困难,挽回经济损失6800万元。三是服务保障更加优质高效。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取消330项证明事项,打造济南公安“e警通”、“检察护航”APP、24小时自助立案系统等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四张清单”,提供近900项法治惠企红利,受益市场主体超2.5万家。

  (文/图本报记者杨晨 通讯员杨婷婷)

作者:杨晨 通讯员杨婷婷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