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济南仲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持续提升仲裁办案质效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当事人对仲裁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仲裁保障。
核心阅读
大公至正,仲裁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仲裁发展,仲裁办案数量不断增加、办案质量稳步提升、公信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仲裁公信力“全国十佳机构”“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促进济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庄严宣誓。
十年间,济南仲裁委共裁处各类商事纠纷2.6万余件,涉案争议标的额420.96亿元;现在册仲裁员460名,其中47%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33%从事律师工作,13%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仲裁案件撤裁率、不予执行率始终低于国内仲裁机构平均水平;案件管理系统从1.0升级到4.0,推动了“数字仲裁”建设,大大提高仲裁服务质效;国内首例因行政区划调整产生的两地(济南、莱芜)仲裁机构重组圆满实现无缝对接;从“四免服务”到“三纵三横”非诉解纷体系,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彰显济南仲裁社会责任;在宣传推广仲裁制度中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选择采取仲裁方式解决商事纠纷……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收获满满,十年同力协契,十年岁月如歌。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力量,十年里济南仲裁委以山川为纸,用奋斗做笔,倾心倾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仲裁答卷。
树立党建引领标杆 守牢仲裁公平底线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仲裁工作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济南仲裁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狠抓机关党建工作。
近年来,济南仲裁事业发展速度迅猛,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制订《关于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和违规接触交往有关人员情况登记报告处理的有关规定》,规范仲裁员在办案期间严守工作“七不得”纪律,仲裁工作人员不得过问和干预职务外的案件,严格推行“一案一声明一承诺”制度,每名接受选定或指定的仲裁员在每一起仲裁案件中都要签署《仲裁员廉政承诺书》《仲裁员公正声明》,从而在制度上构筑了“公平正义”的基石。济南仲裁委每年都对办案秘书进行岗位培训,从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的理解适用等各方面提高办案秘书的理论素质;通过组织办案秘书速录比赛、仲裁规则知识竞赛等,提高办案秘书的业务素质;通过职业素养、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办案秘书的心理素质;同时,组织拍摄“我眼中的仲裁”短视频,展示办案秘书风采,提高办案秘书的自信心。
济南仲裁委始终按照“我聘请我负责、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的原则,严格将《仲裁员管理办法》《仲裁员考核办法》等制度落实落地落细,进一步加强仲裁员队伍管理和作风建设。为规范仲裁员的职业行为,增强仲裁员队伍活力,济南仲裁委成立“仲裁员职业道德委员会”,多方位考察监督仲裁员聘前、聘中职业行为,并作为考核、增(续)聘的依据。
为增强当事人对仲裁庭的信任程度,济南仲裁委通过开发应用仲裁员集成管理系统,依托“济南仲裁”微信公众号平台,创设了省内第一个仲裁员二维码名册,仲裁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在“济南仲裁”微信公众号平台、仲裁员名册中,了解仲裁员姓名、职业、工作属地、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等信息,也可根据案情需要,智能匹配搜索专业仲裁员。该项措施从“内提质效,外优服务”两个方面进行了提升,使仲裁员选定更清晰,及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强了当事人的仲裁体验感。
廉政教育。
抬高仲裁发展坐标 提升仲裁服务强省会建设能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仲裁委着力于强化仲裁专业平台建设,努力发挥“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仲裁制度优势,每一步都为聚力服务强省会建设锚定新坐标。
济南仲裁委连续两年举办“黄河仲裁发展高端论坛”,搭建黄河流域仲裁机构常态化交流发展平台,为仲裁机构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和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专家视角”,在服务强省会建设中彰显济南仲裁担当。
济南仲裁委牵头成立“省会经济圈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七市仲裁机构积极开展党建共建、业务互助、宣传共享等一系列共治共建共享活动,凝聚起省会经济圈仲裁一体化发展合力,使区域内跨市仲裁业务进入“一小时服务圈”。
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融合发展拼搏实干。济南仲裁委积极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盟、济南仲裁委驻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办事机构、济南仲裁委驻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办事机构、济南金融仲裁院、济南建筑工程仲裁院、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为主体的仲裁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仲裁服务向更多地域和领域延伸。在近年来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来自外地的比例超过50%,化解纠纷能力和仲裁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区域仲裁中心地位凸显。
2022年,中央正式提出,将统筹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新时期大力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其实,早在2015年10月,济南国际仲裁院就已正式成立,这顺应了企业在境外营商活动中对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和高端纠纷处理机制的殷切需求,为济南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走在前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仲裁服务强省会建设的脉络逐渐清晰,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济南仲裁事业将以更高姿态,借势强省会建设中心任务,不断抬高仲裁发展坐标,相倚为强、相得益彰。
走访企业。
共画解纷“同心圆” 仲裁“朋友圈”破壁按下“快进键”
擦亮仲裁名片,汇集各方智慧,打造仲裁服务新模式。济南仲裁委的“朋友圈”加速扩展,串联起纠纷化解的“同心圆”。
近年来,仲裁、调解等非诉机制的民间、独立、专业、高效等特色优势逐渐凸显。2018年10月23日,全省首家仲裁调解联盟——济南仲裁调解联盟成立,这是济南仲裁委贯彻国家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改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多方联动,合力破解难题。济南仲裁委先后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信访局、市司法局以及省市工商联、金融行业、建筑行业开展合作,构建完善“三横三纵”非诉解纷体系。与济南两级法院建立诉调、诉裁对接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创新开展“立案前调解”工作,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济南仲裁委与市司法局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自贸区济南片区调解室”,探索形成“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五元联动’服务模式”,为顺利开展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建立了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多元闭环化解纠纷机制。今年6月,被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评为市级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
今年,济南仲裁委与泉城公证处牵手,开展“仲裁+公证+大数据”系列行动。通过将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好的经验做法带到与仲裁的合作中来,形成一套符合仲裁要求的“公证辅助仲裁工作流程”,打造仲裁与公证合作的“济南模式”。
通过“朋友圈”持续拓展,仲裁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以多方联动建立仲裁案件联办机制,大力推进仲裁服务与辅助合作良好衔接,以强大的合力建立起更有速度的仲裁环境,提供更专业的仲裁服务。
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成立。
完善仲裁服务“四梁八柱” 夯实便民“基本盘”
济南仲裁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仲裁为民”。
去年,自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济南仲裁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心用情将每一件实事落到实处、办到群众心坎上,以“四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便民、利民、为民服务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施服务仲裁当事人的“五全”行动。通过“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地域、全身心”的服务,使“商事纠纷非诉化解在济南仲裁”驶入快车道。今年7月,“推出商事纠纷仲裁服务‘五全’行动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评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事)例”。
黄河仲裁发展高端论坛。
近年来,济南仲裁委在简化立案流程上颇有文章。通过不断创新立案方式,接连推出仲裁立案“一窗通办”“网上办理”“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目前网上立案率已超过80%,实现立案“最多跑一次”逐步迈向立案“零跑腿”,极大增强了当事人的仲裁体验感。推出“午间仲裁庭”“周末仲裁庭”“网上仲裁庭”等仲裁预约服务项目、在立案大厅引入“律师便民服务岗”和“公证便民服务岗”等便民措施,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数字化建设下的智慧仲裁为便民利民再加码。为破解仲裁送达难问题,济南仲裁委搭建“集约化送达服务平台”,集成了当事人电话信息查询(失联修复功能)、企业信息协查、电子送达、自行领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公告和委托送达等功能。该平台在省内仲裁行业首次提出了“集约化送达”概念,并首次综合应用于仲裁工作实践中,属省内首创,是国内仲裁行业在文书送达领域做出的有益尝试。该项目运行以来,77.44%的案件采用电信方式送达,送达成功率达到99.998%,提高了文书送达和流转效率,提升了企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商事纠纷的便利度。今年9月27日,该项目作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案例”向社会发布。
济南仲裁委积极探索“互联网+仲裁”新模式,自主研发“仲裁案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案件信息化管理升级到4.0时代,深入推进了“数字仲裁”建设。每一起仲裁案件从立案到办案到裁决,从立案秘书到办案秘书到仲裁员,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仲裁案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每一个程序都做到系统留痕,减少了人为干预案件的同时,保证了案件的公平公正。
(文/图本报记者侯月 通讯员孙瑞 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