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10年来,济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路走来,活跃的改革实践持续激涌发展的动能——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建设,享受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区合一”的政策红利;一网通办、半天办好,政务上云率达到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9;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建设;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大河奔腾,浩荡东流。千年古城,时代潮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领风气之先的济南,将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正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清风正气、注入源源活力、厚植发展土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潮涌,激荡济南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本报记者张一摄)
看改革重塑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济南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极简审批”济南模式,在全国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排名中均位居前列,稳居全省第一位——
持续深化审批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独任审批师制度适用范围,规范告知承诺制审批,深化“跨域通办”,完善“好差评”制度;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即时审批”范围,持续优化“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定期开展“体外循环”“隐性审批”专项整治;
持续深化集成式流程再造。持续深化“一链办理”,强力推进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更多“一件事”由“线下办”向“线上办”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系统做好“放管服”,才能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才能营造出“优”无止境的“发展环境”。
在历下区,打造“历马办”政务服务微平台,建立“企业呼叫、政府响应”和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设政务服务“智慧导服”系统,搭建全省首个“精准普法”平台。
在历城区,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再造全域流程图、梳理零基础模板、开发智慧临港服务平台等一套组合拳,创新实施零门槛、零跑腿、零成本的“三零”服务模式。
在济阳区,全市首创金融服务专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源头落实“首贷培植”。更新完善“济时贷”微信小程序平台,便捷企业及新市民一站式对比筛选本地银行线上信贷产品……
如今,济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48万户,比2012年翻了两番多。济南提出,今后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企业服务中心作用,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服务体系,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看改革赋能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8月9日,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整体环轧钢“世界第一环”从济南正式发货,“翻山越岭”运至山东港口潍坊港码头,这次特殊的行程,为济南科创星辰大海划出一道璀璨的轨迹。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滚滚向前的巨大引擎,改革则是科创引擎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正日益成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1年11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以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牵引,在科创金融政策体系、科创金融组织体系、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上走在前、求突破。
济南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引擎,把科创金融作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抢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聚焦科技金融高效融合,打造“科技+金融”双核联动,“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科创经纪人”服务模式,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
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尤其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地区间竞争,济南改革不断触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城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形成了年GDP增量、财政收入“双千亿”结构。
看改革聚力 “发展土壤”更加肥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山泉湖河城,开放包容是济南与生俱来的城市性格。“济南名士多”,招贤纳士是济南一脉相承的城市态度。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就业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
从人才政策“双30条”到《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今年以来,济南频频向人才发力,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这套聚才“组合拳”可谓诚意满满。
海纳百川,筑巢引凤。当前,济南市外办正从“宜业、宜居、宜学、宜医、宜乐、宜融”6个方面全力打造济南市“类海外”环境,让海外人才一步步感受“看得见”的国际范儿。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率先推出黄河流域外国高端人才跨区互认,截至目前,已办理外国人才工作许可241人次……
目前,济南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55万,比“十二五”末增长105万。全市正着力构筑人才高地,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创建示范样板,积极推进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更加开放便利的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看改革利民 “发展成果”更加普惠
改革,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
近年来,济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济南市医保局依托商业健康保险强化罕见病保障等典型经验和案例得到行业和社会广泛认可。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济南市总工会,在全市设立“一站互联”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站,截至9月底,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889万元。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关乎民生福祉。槐荫区积极打造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创建“槐抱桑榆”养老服务社会工作项目。天桥区推进家庭教育改革,探索成立“天桥e家”家长学校,围绕家庭教育中家长关注、社会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济南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6月,成功入选第一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名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济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平阴县全力打造具有玫瑰烙印的“玉带玫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南山管委会将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长清区万德街道等7个镇、商河县龙桑寺镇刘集村等72个村(社区)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单位。一批新的先进样板脱颖而出,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建引领、长清区万德镇马套村乡村旅游等特色品牌广受关注和好评……
非凡成就源自非凡举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当好‘三个走在前’排头兵,必须以改革开路、用改革破题。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全面深化改革,总是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今后,济南将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21家市属国有企业做大做活做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整体或核心业务上市,培育更多资产过千亿企业。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改革,优化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五年内上市企业总数超过100家。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三变”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实施宅基地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各类要素有序流向农业农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信心愈笃,改革合力愈强。济南,得风气之先,再次见证新的出发。(本报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