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有一说一|一艘船: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向海洋“要”食物

2022-10-20 04:27:1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刘杰

责任编辑:徐逸豪
非凡十年·有一说一|一艘船: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向海洋“要”食物

“国信1号”在大海中游弋

  一艘10万吨级养鱼工船下水投运,第一次见它的人惊呼:“比航母还大!”带着鱼苗,它向远海出发了,游弋、放牧、逐浪追天。大船满载归来,来自这艘养鱼工船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吃到的人都啧啧称奇“北方也能养出这样的大黄鱼”。这艘船叫“国信1号”,它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它的故事是一段山东不断向海图强、向海洋“要”食物的开拓历程。

  挺进深远海!开启一个耕海牧渔的新时代

  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岸线35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树立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山东近16万平方公里的毗邻海域面积得天独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说,从中国人的水产品消费习惯出发,从中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需求出发,深远海养殖是我们必须要走出的一步。给深远海一个机会,颠覆养殖模式,不但能为中国作出贡献,也同样能在这一领域引领世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认为,要向江河湖海“要”资源,就要考虑蓝色的海洋应如何变成蓝色的农田。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不深,也走不远,这就需要一些新的装备、新的平台。这种新的大型船舶平台,理论上可以拥有无限航距、可以在深远海实施养殖站系统。这样的养殖方式也跟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蓝色增长倡议的大方向一致——未来人口到达90亿以后,解决人的吃饭问题、食物的问题,只有向蓝色的海洋“要”食物资源。

  于是,一艘大船——“国信1号”应运而生。

  今年5月20日,“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6”。它的交付是中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开创诸多国际先例。

  它是一艘船,也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能完成鱼苗入舱、投喂养殖到起捕、加工、运输的全过程,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

  一艘船的意义在于海阔万里任它自由驰骋。而当它是一艘能耕海牧渔的船,它驰骋到哪里,就把那里变成蓝色的良田。顷涛万里因它拥有了养殖的价值,遥远的海域也因它能给国家和人民供给优质蛋白质。

  “国信1号”从山东青岛的海域出发,驶向深远海,它将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

非凡十年·有一说一|一艘船: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向海洋“要”食物

“国信1号”养殖的“裕鲜坊”大黄鱼已经走向市场

  10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厉害了,“国信1号”

  “国信1号”自带科技与智慧的光环。它由青岛国信集团联合中国水科院、中船集团研发建造,投资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近13万吨,载重量为10万吨,堪称“渔业养殖航母”。它解决了船载舱养、静音环境、陆地船岸一体化信息技术以及减摇制荡等6大基础课题的攻关。它被誉为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更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

  船上设有15个养殖舱,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全船养殖水体9万多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优鱼种的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700吨。这样的年养殖产量,比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还要大。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韶光说,“船载舱养”封闭式养殖模式和可游弋式的养殖方式,把传统的近岸养殖推向深远海养殖,开拓深远海空间。“在船上可以实现水体的交换,氧气的实时增加,水流、光照和投饲的控制,相当于把陆地的工厂化养殖搬到了海上,而且养殖周期可以缩短1/3以上。因为‘国信1号’可以自由游弋,能够根据鱼类最适合的温度环境,选择合适的海域。我们冬天就去南方,夏天在北方,沿着我国海域进行游弋式作业,保证鱼的高品质,甚至是达到野生鱼类的品质。”

  “国信1号”的首站目的地是700海里外的福建宁德外海海域,在这里,首船鱼苗入舱,一艘大船满载山东这个海洋大省“向海洋要食物”的坚定决心,开启了“游弋之旅”。

  收鱼了!首批65吨

  游弋了整整一个夏季,在秋天到来的时候,收获也如约而至。

  9月1日,“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首批起捕的大黄鱼约65吨,实现活鱼现捕、冰浆锁鲜冷链运输,第一时间到达百姓的餐桌。

  “国信1号”的大黄鱼起捕过程也呈现出科技的魅力。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技术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吸鱼泵,把鱼从养殖舱吸出来,进入中央设备通道的休眠池,鱼儿进去很快冻僵动弹不得,急速降温让鱼儿休眠锁鲜,品质得以保证。鱼儿再被输送到加工车间里,全过程自动化,全流程可追溯。

  “国信1号”年产大黄鱼3700吨,产值超过4亿元,填补了世界深远海游弋式的养殖模式的空白,填补了“船载舱养”模式的空白,填补了实现相对自动化的船岸一体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的空白,也在从船上到陆地再到消费终端,打通产业链上实现了突破。

  能向海洋“要”食物的“国信1号”可以复制吗?董韶光说,当前正在设计和建造第二艘和第三艘10万吨级的工船,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就会开工。而30万吨级的超大工船也在规划中,会复合更多功能。未来五年,国信集团将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整个船队的规模会在1000万吨以上,构建世界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团队。期待那个时候,千帆竞发,带着鱼苗游弋海洋,为山东、为中国向海洋“要”来更多优质蛋白质。

作者:刘杰

责任编辑:徐逸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