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在很多人眼中,初秋的济西湿地是最美的时候。作为江北第一大湿地,这里有着广袤的面积和丰富多样的生物。然而,秋季也是济西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人员最忙碌的季节。生态保护、森林防火、水质监测……件件都有着很大的工作量。
9月13日,济西湿地旁的稻田里,空气温润宜人,淡淡的稻香闻起来格外舒适。阡陌小路上,不少摄影爱好者已经架好设备,等待着主角出现。这里向来是观鸟爱好者的集聚地,可这几天不同,他们听说这里来了几只“外国鸟”。消息一出,不仅济南本地,还有外地爱好者远道而来,只为一睹鸟儿风采。
“看,就是它,你看多漂亮!”摄影爱好者孙继忠拨动着单反相机上的按键,向记者展示他前几天刚刚抓拍到的“外国鸟”:它头顶上金灿灿的羽冠不逊色于孔雀,修长的脖颈如天鹅一般,振翅翱翔的身影在湿地上空掠过一道弧线……
一份在“大自然”里的工作
“这不是灰冠鹤吗?这鸟是从非洲来的!”
人群中,一名身穿浅蓝色衬衫的湿地工作人员一语道破了大家的疑惑。对济西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人员来说,湿地内不论是“长居”还是“客居”的栖息鸟类,他们都能说得上名字。
济西湿地除了“大”,多多少少还有些“野”。在很多济南市民眼中,这里更贴近原生态的大自然。进入秋天,加上前期雨季的滋润,济西湿地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少市民也趁着这最舒适的季节,带着家人来此体会初秋的美好。
一大早,物管生态部的付冉冉和孔凡飞就驾驶着助力车,开始了一天的巡逻。每天,他们都要围着湿地巡逻30公里。一圈下来,最少也要3个小时。
“在这么美的环境里工作,你们可真幸福啊!”听到记者这样打趣,付冉冉却笑着说:“现在倒是舒服了,但夏天也真是晒。你看我们,是不是一个比一个黑?”这时记者才留意到,付冉冉和同事们,都有着一张黝黑的脸庞。
巡逻的路上,付冉冉和孔凡飞更容易被那些人与万物共生的画面所打动:灰冠鹤在镜头里翩翩起舞,黑天鹅放下戒备叼走人类递来的食物……这些都是他们精心保护湿地环境的成效。
候鸟用翅膀“投票”
“尊重自然,适当调控。”这一直是湿地生态保护者遵循的原则。湿地保护区不同于旅游区,保护工作者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一直贯穿全年。这里是很多珍稀候鸟的栖息和越冬地。每年一进入秋天,一场为迎接候鸟而进行的准备工作也开始谋划。
工作人员讨论环保提升方案。
哪里的生态环境好,鸟儿会用翅膀“投票”。付冉冉指着一大片水面对记者说,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水生物。水质好,鱼类多,植物繁茂才会吸引鸟类。前两年,由于养分充足,加上没有人为捕捞,这里的鱼类一度过量,导致水质下降。在政府的支持下,济西湿地及时启动了水质提升项目,将水域分区,栽种了很多像睡莲、芡实等有着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目前,能明显看到水质已经更加清澈。
“候鸟来之前,我们还会划分一些专门的区域供他们越冬;冬季觅食困难,我们会撒些玉米、小麦粒在草地上。”付冉冉介绍,之所以撒在草地上,是因为人为搭建的台子会引起候鸟的警惕。“他们需要的是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春天栽种水生植物,夏天防治病虫害,秋天森林防火,冬天守护候鸟……生态保护者的工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在这广袤的湿地生态中,不断守护着万物共生的美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驾驶着小车,工作人员的眼睛无暇欣赏美景,更多的专注于查找问题。远处湖心漂着一个不明物,眼尖的付冉冉立刻停下车,与附近的环卫工人一起想办法打捞上来。
“咱这么好的环境,一看见个塑料就‘楞扎眼’,可不行。”她一边说着一边嘱咐环卫工人加强巡逻。在济西湿地,每位生态保护者都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生态环境。
观察水质。
秋意渐浓,树叶和草坪有了枯黄的迹象,工作人员也开始忙活着修剪。为了防火,他们会在空旷的草坪上和芦苇丛中割出几条“防火带”。“等到了冬天,还要给树木‘穿衣裳’保暖。”他们所说的“穿衣裳”,指的是在树干外包裹保温材料。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应该是每位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美好愿景。然而在济西湿地,这一画面就在眼前。
灰冠鹤在济西湿地。
辽阔的水面可以让鸟儿尽情翱翔,水底丰富的鱼类给他们提供了最鲜美的食物,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使得它们在面对天敌时能及时躲藏……看到眼前的一幕,就不难理解那只“外国鸟”为何要客居济南了。 (济南日报融媒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