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好发展
作为市级贫困村,董家村有贫困户14户、30人,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没有任何产业”到如今“集体收入近30万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董家村通过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建设高温…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党建引领不是一句虚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设新扬水站、种油葵、建幸福院……开了头的石庄村在快步发展上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但在2018年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前,村里确是另外一副模样:村里欠着村民钱,党支部没有威信,群众对村里不信任;个别村民承包地早已逾期,但就是不向村集体交一分钱。说到底,还是群众认为村里没正事、没正气。这也是石庄村被纳入软弱涣散村的主要原因。…[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复盘再现精彩 前景路在何方
精准脱贫,是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硬核指标”。章丘区垛庄镇石匣村是个纯山村,人多地薄,农作物收成不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一些特殊群体和家庭难以脱贫。…[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薄弱村崛起之路,最大的变化在人心
晋家村之前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村支两委战斗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第一书记”来村,带来的不仅是自身具有的资源,更是将好的发展思路带到了村里。而这,恰恰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需要的。…[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选好带头人 百姓真脱贫
几年前,官正村富的富,穷的穷,这从村里的住房上就能看出,有的人住着三层小楼,有的人住在危如累卵的土坯房里。如何让所有人都过上幸福生活?雪野街道党工委三顾茅庐,将在济南个人经办公司的朱从生请回来担当村党支部书记,结束了官正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局面。…[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挖掘千年历史文脉 激发文化资源活力
城市是流动的风景,大山是静止的画廊,一年四季美不胜收。自古千年,文明便沿着历史的涓涓细流浸润于这片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儿女。讲书院这个小山村恰似一位待嫁的新娘,环绕的薄雾,眼前的白云,潺潺的溪水,甘洌的山泉,将她装扮得美艳惊人却又那么朴素无华。…[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路灯亮起来 庄稼喜丰收
伴着飘零的落叶,记者来到了商河县怀仁镇闫家村。两年的时间中,在第一书记张京旗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整洁的墙壁、干净的路面、规整的电路以及村口现代化的监控设备,让人难以置信这曾是省定贫困村。…[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农田“喝”上水 村民腰包鼓
西湿口山村经过几年的发展,村委会终于不用再打“游击”,原本垃圾遍地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村委会所在地,不仅解决了影响周边环境多年的难题,而且让整个村子有了“指挥部”,村“两委”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发展村内经济,让村民富裕起来。…[详细]
【百名记者百村行】记者手记: 铺路架桥带动村民致富
济阳区新市镇南北村在历任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安装了娱乐健身器材,建成了光伏发电站和蔬菜大棚,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既让老百姓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好处,也鼓起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详细]
脱贫之路要适合自身发展
不论是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是金银花种植基地,安子山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之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不仅克服了农作物种植的盲目性,而且打开了农产品的销路,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也是党建引领促脱贫的真实写照。…[详细]
脱贫攻坚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从村内基础设施的改变,到村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赵台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随着泥土路变成水泥路、村内环境日益改善,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出行不便的日子。闲暇之余来到村内的健身广场晒晒太阳、聊聊家常,村民尽情体验无比惬意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