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居民育儿养老传经送宝 济南工匠社区公益行第二站走进裕园社区
“先洗眼睛,再洗鼻子两侧,接着洗脸部……”在裕园社区文化广场,2016年度“济南工匠”获得者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员李燕和同事,一边熟练地用婴儿模型进行演示,一边向社区居民讲解着。…
寻找“济南工匠”活动报名即将截止 近百人争做城市工匠代言人
自6月30日济报集团寻找“济南工匠”活动启动以来,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吸引各个领域能工巧匠积极参与,目前已有近百人进入参评队伍。他们中既有来自大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工人,也有拥有雕刻、皮影戏等绝活儿的民间能手。目前活动报名工作即将截止,随后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将予以公示…[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艾教旭:安装工厂的“铁裁缝”
如果说山东安装是生产工厂的工厂,那么艾教旭就是这个工厂里的“铁裁缝”艾教旭算得上老技工了,他在山东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锤大罐的!”艾教旭和工友们常这样自嘲。除了工作又脏又累,危险也是不言而喻。…[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 袁镇之:颠覆传统风机检修技术
1992年,袁镇之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同年在邮电部530厂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他把业余时间都放在研究机械制造技术上,逐步成长为530厂的技术骨干。2002年,袁镇之攥着从亲戚朋友手里借来的3万元钱,创办了章丘市双源罗茨鼓风机有限公司。…[详细]
张仁普:潜心钻研高精度设备结构 产品返修率由2.5%降为0.1%
张仁普对待工作有着螺丝钉的那股钻劲,凭借着这股钻劲,使他在生产操作、设备维修以及程序调整和工装改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工作期间掌握了长距离、高精度三孔镗床调整的关键要素,对同心度调整具有独特技艺能力。2008年,他先后负责协助东风、恒力三孔镗、OP85B/C缸孔…[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姜涛:蒙眼配钥匙仅用1分钟
姜涛练就了“目测快速配钥匙”这一绝活。具体来说,就是先看几秒钥匙,然后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在台钳上手工快速锉出一把同样的钥匙。此后,他又进一步琢磨和研究,能不能看一眼钥匙,蒙上眼睛锉出来呢?为此,他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又成功了。…[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姜涛:蒙眼配钥匙仅用1分钟
姜老师对技术有特殊的感情和爱好,也有一种特殊的钻劲儿。后来姜老师又探索练就了“气球上钻孔”的绝活。所谓“气球上钻孔”就是将一张普通的白纸,放在吹好的气球上,然后用电动台钻钻白纸。白纸钻出孔后,气球丝毫未交损。这和蒙着眼睛配钥匙一样,都需要扎实熟练的技术功底作保…[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袁镇之:颠覆传统风机检修技术
1992年,袁镇之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机械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同年在邮电部530厂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他把业余时间都放在研究机械制造技术上,逐步成长为530厂的技术骨干。2002年,袁镇之攥着从亲戚朋友手里借来的3万元钱,创办了章丘市双源罗茨鼓风机有限公司。…[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刘峰:装配线疑难杂症“手到病除”
1998年7月,刘峰从济南二机床集团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二机床集团压力机及自动化公司从事装配钳工工作至今。18年来,他一直从事大、重型压力机的装配、调试工作,凭借其肯吃苦、勤动手,遇到问题善于刨根问底的钻劲和多年的实践总结,他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大、重型压力机的安装、调试工艺规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王天明:4毫米发丝刻上11个字
王天明幼喜书画,爱好文艺,工作后也大多从事文化宣传,故与文艺创作联系密切。王天明的另一项爱好就是修手表,他利用在军工厂和仪器厂所学的钳工技艺,业余为同事、朋友修理手表,粗略估计也有几百件。…[详细]
中恒商城助力寻找“济南工匠”让工匠精神泉城薪火相传
济南中恒商城也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不仅在企业自身大力弘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还自发报名成为寻找“济南工匠”活动的赞助商之一,身体力行支持工匠精神在美丽泉城发扬光大。…[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马迎新:钳工带出创新工作室
马迎新自1981年入厂以来,就一直从事设备维修工作。为了不断掌握生产设备的维修技术,马迎新买来《数控机床维修与实训》等书籍,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经过几十年的摸索,马迎新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他维修过的机床,大小故障多数会“手到病除”。…[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杜亮:碧水蓝天的守护者
在雾霾频频发生的当下,碧水蓝天成为市民内心最大的渴望。在济南炼化,有着这样一位技术员,七年来在环保领域努力耕耘,不断攻坚克难,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守护一方碧水蓝天而努力,他就是济南炼化二催化车间技术员杜亮。…[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徐秀玲:针线绣出水墨丹青
在济南市群众艺术馆非遗展厅内,收藏着一幅鲁绣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许多参观者看到它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刺绣作品吗?这不是书法吗?”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完成这幅作品的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绣(发丝绣)代表性传承人徐秀玲。…[详细]
寻找“济南工匠” 赵炳晓:“精模”达人爱“相面”
19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专注于汽车覆盖件模具及车轮模具钳工领域的技术创新,一次又一次与设计部门沟通、共同钻研,对原本单一的设计方案进行改善,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凭借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四项专利授权。他就是山东小鸭精工机械有限公司钳工段长赵炳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