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角钱的仿制药如何保证质量?

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集采挤压虚高的药品价格水分,并非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因此不会降低药品质量。…

药品标准管理办法明确三类标准制定修订程序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办法明确我国药品标准体系包括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对3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程序、要求和关系进行了明确。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详细]

消化道早癌筛查您了解多少?方法有哪些?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其中消化道癌症(结直肠癌,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的前十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居民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认识不足,主动筛查率较低。本文将为您讲解关于消化道肿瘤,尤其是早癌筛查的知识,以提高人群的认知水平。…[详细]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间 应少吃生冷养脾胃

 全年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要来了,7月11日是今年初伏。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间,一些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要抓紧这段时间“冬病夏治”。…[详细]

夜间门诊悄然兴起 方便患者上班看病两不误

“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17时之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提示音,虽然已经到了平时的下班时间,但门诊楼里依然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就诊。北京协和医院已有28个科室提供夜间门诊服务,以方便患者错峰就医。…[详细]

暑期想要"摘镜"?这些近视手术要点要知晓

全国各地陆续开启暑假模式,不少家长和孩子将摆脱近视困扰列入假期“愿望清单”,高考生们更是成为近视“摘镜手术”的主力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刘增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示,近视手术并非人人可做,也不是随时可做。…[详细]

阿斯巴甜致癌?世卫组织:7月14日将回应

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为“可能致癌”。…[详细]

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国家出手了

药品说明书字体太小、看不清?不少老年人群表示看不清药品说明书,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年群体用药风险。为优化药品说明书管理,解决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等问题,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积极探索,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工作方案》)以及《药品说明书(简化版)编写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简化版编写指南》)、《电子药品说明书(完整版)格式要求(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细]

高血压老年患者如何安度梅雨季

闷热潮湿的梅雨季向血压控制发起了挑战,尤其是高血压老年患者更需加强疾病管理,专家建议从六方面入手,帮助患者平安度过梅雨季。…[详细]

三伏天和黄梅天,哪个更容易中暑?

 传统观念中,中暑是三伏天特有的季节病。然而现实并不尽然。…[详细]

多地持续高温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重点人群中暑

近期,全国多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专家提示,持续高温天气会给一些重点人群带来健康风险,这些人群要加强健康防护,科学预防中暑。…[详细]

长时间侧卧看手机到底有何危害?应该如何预防?

很多人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殊不知这样看手机虽然一时爽,但长此以往却会危害健康。…[详细]

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 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

正值荔枝季,这种清香甜美的水果广受人们喜爱。宋代苏轼曾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却不宜贪多,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详细]

药品开封后还能用多久 专家:包装不同时间不同

很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消化不良,想用立刻就能拿到。但药品不是食品,一些开封没吃完的、用量少的药难免会有剩余。…[详细]

很多癌症是"省"出来的 6个不良生活习惯快戒掉

据估计,我国新发癌症病例近406.4万,约241.35万人死于癌症。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一万多人确诊癌症。这是今年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我国癌症报告中2016年的数据。…[详细]

冬至饺子夏至面 嗦面条的讲究你知道吗?

中国民间一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条的习俗,是因为夏至前刚收获当年新麦,也有尝新的意思。吃面条的讲究你都了解吗?6月20日晚,市场监管总局在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发布《2023年夏至饮食消费提示》,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全健康吃面条的相关知识。…[详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